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6/20220616222237rMSUzKvs0z.jpg

一“芯”难求成常态,车企自救抢夺“话语权” | 问计车市

翟亚男 2022-6-17 08:00:52

本报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F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受芯片短缺影响,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223.04万辆,中国地区累计减产10.73万辆。在“缺芯”的拉扯作用下,车市格局乃至整个产业链都开始悄然重构,而车企作为这场变革的主角,则开启了一场从被动到主动的自我救赎。

芯片价格仍在上涨

“原本成本只有几元钱的汽车芯片,在去年9月、10月份价格已涨到近千元一枚,而到现在则需要四五千元一枚。即便如此,很多主机厂还是很难拿到货。如一款标价才15元多的低压差稳压器芯片,因为紧缺,订货要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时间才能交货。”恩智浦的珠三角经销商负责人表示。有消息称,博世目前也正在与车企重新进行合同谈判,计划提高产品价格。

可以看到,目前车企面临的已不止是芯片短缺问题,还有成本上涨的压力。“正常情况下,一般车企都会选择与大供应商建立合作,很少轻易更换零件供应商,所以一旦芯片出现供应问题,我们除了等待或者支付高昂的溢价费用外,没有更好的选择。”某合资车企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按照涨价后的价格计算,智能电动汽车的芯片成本已经超过了电池包。”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直言不讳地表示。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对此也是大肆吐槽:“有一些人以上千元的价格提供成本仅个位数的芯片,进价成本才3.5元到7元的芯片,芯片中间商报价已达2500元至3000元,价格加了几百倍。”

“近期物流和能源等成本都在上升,芯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供需出现了真空地带,此前芯片厂因车规级芯片利润低、技术要求高,不少都在缩减产能,目前扩产的热情也不高,而在智能化浪潮下车企的需求却是呈几何式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台积电的汽车芯片业务只占营收的5%,而智能手机和HPC(高性能计算)却占到了营收的80%。除了苹果外,联发科、高通等等都是台积电的大客户。显然,对于芯片企业来说,汽车市场并不是最重要的市场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 一辆智能电动车芯片的绝对数量接近5000颗,尤其汽车ECU系统需要的MCU芯片最为紧缺。但该类芯片测试时间、生产周期都很长,利润却是最低的。在“缺芯”潮之前,MCU芯片的价格一般在1-3美元左右,但因为使用在车上,需要更严苛的技术指标。这些指标需要芯片克服严寒、高温、粉尘等考验,并要求拥有15-20年的设计寿命。这样的成本与收益比例也衍生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芯片厂会主动投入巨资建造一家生产利润不高、但要求很高的车规级芯片工厂。

一个好消息是,台积电、英飞凌、英特尔、格芯等厂商,近期均宣布了各自扩产或向汽车芯片产能调配的计划。但在业内看来,由于车载芯片产能建设、生产、上车周期很长,现在扩产的产能也只能在2023年之后才能释放出来,短期压力仍难以缓解。

头部车企自研提速

根据中汽协的调查,汽车芯片国内整体自主率不足5%。2022年“两会”期间,多位来自汽车厂的人大、政协代表指出,发展车规级芯片已经迫在眉睫。工信部也在鼓励车厂、芯片厂商的协同创新,提升国内芯片的供给能力。在政策支持再叠加缺芯的大背景下,国内车企开始考虑多供应商策略,扶持国产厂商,寻求国产替代。

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芯片短缺在逐步缓解,但局部短缺现象仍可能贯穿全年。公司目前正在加快推进75款芯片完成国产化开发并进入整车量产应用。”此外,比亚迪已经制造出部分车用芯片,其中最紧缺的MCU芯片完全是自主设计,只需找代工厂就可实现自给自足。去年比亚迪通过芯片替代技术方案,帮助国内不少车企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

“2021年可以将问题推给芯片企业,2022年要回归主机厂本身探讨危机的根源,加速行业在供应链和技术上的应变和迭代。把汽车智能化的命脉握在自己手里,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显然,这将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市场环境变化。”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朱玉龙认为。根据美国调查公司Gartner的判断,汽车前十名的汽车制造商中,将有一半实现芯片自研。但不是所有车企都具备独立研发的能力,对于自身盈利有限的车企来说,自研芯片压力巨大。

今年以来,“自己成为源头供应商”成为部分车企的目标,目的就是通过与芯片厂商的合作实现“曲线救国”。如一汽为芯擎科技提供了数亿元战略投资,将在车规级、高算力芯片领域展开合作;吉利与芯聚能成立了合资公司,计划在2025年推出5nm芯片,以为智能驾驶提供算力支持……有业内人士预计,车企选择与芯片厂商直接合作共同研发设计、制造和封装芯片将成为一种趋势。

中汽协专家预估,2022年年底前缺芯问题会得到缓解,但“小幅度缺芯会成为常态”。“‘缺芯’好转的部分原因,是经济前景不佳和通货膨胀,消费者降低了对同样需要芯片的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汽车行业要紧抓机遇,实现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历史性转折。”上述专家解释到。

芯片减产导致价格暴涨,从而引发了车价普遍上涨的连锁反应。但当所有车企都站上“缺芯”后时代的起跑线时,车企的主动自救将打破这种失衡状态。“缺芯”的博弈已持续两年之久,只有找到一个令芯片厂和车企都满意的平衡点,才是解决“缺芯”问题的最好方法。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