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6月24日,北京证券交易所迎来新股优机股份,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数量达到百家。值得一提的是,这100家上市公司经营保持稳健,创新属性明显。2021年度研发支出合计33.39亿元,研发强度平均6.87%,是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4.78倍。
同时,在北交所100家上市公司中,22家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充分有效激励人才,2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合计对1880名员工进行激励,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激发了上市公司创新活力。
公司治理规范
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三会”运作基本规范,股权结构明显优化,有效的内外部制约机制逐步建立。
其中,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较上市前下降9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均按要求聘任了独立董事,超四成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近八成公司设立了内审部门,监督和指导公司财务和审计工作。
另外,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北交所设立以来,54家公司接待各类投资者调研110余次。年报披露期间有90家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保荐代表人等亲自“上阵”答疑,通过视频、文字互动等方式增进与投资者互动交流,整体回复率达94%,超八成公司回复率达到100%,市场反应积极正面。
此外,北交所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和践行社会责任意识持续增强。在现金分红方面,超七成公司发布现金分红方案,拟分红金额达20.6亿元,同比增长7.3%,36家公司现金分红率超过40%。
在稳就业方面,100家上市公司员工人数总计7.8万人,同比增长6.8%,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960余个,为疫情期间稳就业、促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环保、扶贫方面,多家上市公司积极采取节能降耗措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通过慈善捐赠、提供就业、定点帮扶等方式,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未来,北交所的建设分为基础建设和规则建设,在两者的基础之上,是市场百花齐放的竞争,同时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子沐研究的创始人刘子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明星企业脱颖而出
北交所2021年11月15日开市,首批有81家登陆。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壮大,可以看到,随着100家公司的全部集结,北交所标杆性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截至6月24日收盘,第100家企业优机股份报7.44元,涨6.29%。此前,优机股份于2015年10月26日挂牌新三板。优机股份是一家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形成服务于油气化工、工程矿山机械、通用机械、液压系统等领域的设备及零部件和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五大业务体系。招股书显示,优机股份本次拟募集资金约9500万元,将用于航空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2021年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191.4%;碳纤维原丝国内龙头吉林碳谷实现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26.1%;高端无线通信测试仪器服务商创远仪器聚焦于5G/6G和毫米波研发,已连续3年研发强度超20%,2021年研发强度达39.2%。
同时,电池生产企业长虹能源“碱电+锂电”双核心布局,建成目前西部最大的“高倍率圆柱锂电池”生产基地。
军民伺服器供应商星辰科技产品多次服务于“天宫”“神舟”系列飞船测控等国家航天工程。
连城数控为国内为数不多具备半导体级12英寸单晶炉生产能力的厂商,为全球光伏龙头提供核心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即将满百家的前一夜,6月23日晚间,贝特瑞发布定增说明书,拟定增募资不超过50亿元。本次定增创下北交所最大规模融资纪录,成为了北交所历史上再融资的标杆性事件。
据悉,在贝特瑞之前,还有8家北交所公司发布了再融资计划。
对此,新三板资深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建立了丰富的融资工具库,再融资方式包括公开发行、定向发行、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已发布再融资计划的8家公司中有7家定向发行、1家可转债,未来的再融资方式可能会多元化。
“从最早的精选层设立算起,首批32家北交所公司距离第一次公开发行已经快2周年了,很多公司本身在进精选层时公开发行融资金额并不多,因快速发展有进行再融资的迫切需求,这种需求集中爆发决定了今年会是北交所再融资大年。”周运南如是说。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