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的逐渐推进,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也迎来了好消息。
近日,国资委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巩固深化推进会上提到,截至目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525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99.6%。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会上表示:“虽然目前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完成率已经超过99%,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尚未完成,情况复杂、困难较多。”
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肖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能够加快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更好的聚焦主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社会职能交给社会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也能够实现专业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国企办医取得重要成效
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一系列管控之下,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取得重要成效,主要表现为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效果显著,医疗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525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99.6%。共有69家中央企业和29个地方涉及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其中54家中央企业和山西、江西、河南等23个省(区、市)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医疗资源方面,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着力构建大健康生态系统,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资源,发展成为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增强的央企医疗集团,目前共有医疗机构662个、床位数8.9万张。山东省、陕西省组建区域健康医疗集团,深入推进本省国企医疗机构重组整合,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医疗保障服务方面,通用技术集团统筹所属医疗机构积极履职尽责,航天医科高质量完成航天发射、型号研制等航天医疗保障任务;宝石花医疗改革完成后,学科建设、诊疗水平大幅提升,经营状况、业务协同稳步向好,石油石化矿区职工家属就诊满意度稳步提高;华润集团全面落实医疗专业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打造“润心”患者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药集团近2万名医护人员尽锐出战、第一时间投入一线战斗,全力保障新冠疫苗生产供应,在国内外已提供超过30亿剂。
肖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能够加快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更好的聚焦主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社会职能交给社会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也能够实现专业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资委积极推进‘国企办医’改革,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优化国企职能、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明确国企承担‘经济职能’的发展定位,加快国企从经济和社会综合职能向经济职能集中,提质增效,增强国企内生动力,焕发国企发展活力,同时也提升医疗机构的经营效能。”
改革难点如何突破
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任务虽已完成99.6%,但深化改革任务仍任重而道远。
“虽然目前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完成率已经超过99%,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尚未完成,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翁杰明指出,要进一步聚焦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强化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针对国资委提出的情况复杂的改革现状,肖旭表示:“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不足,改革工作的力度亟待加强。部分国企下属医院缺乏市场化管理经验,剥离之后必然会面临医院定位不明确、政策支持不到位、企业遗留问题多、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增加经营困难,甚至濒临倒闭状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主要困难在于有些医疗基础设施长期缺少投入,市场化整合难度较大,还要综合平衡职工利益。
因此,肖旭指出,为解决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当前面临的困难,可以通过增进国有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合作,设置一个过渡期,缓解当前面临的难题。同时,有关部门也要继续加大监督力度,针对剥离之后的各种问题提前想好应对办法,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跨中央企业之间整合资源。通过改革,让央企的医疗资源由辅业变成主业,由‘包袱’变成核心资产。”吴刚梁指出。
会上,国资委对于接下来的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的工作难点,提出“四个巩固”,即巩固改革成果,稳妥有序推进扫尾工作;巩固整合效果,做强做优医疗健康集团;巩固政策支撑,支持国企医院高质量发展;巩固思想基础,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