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婕 陈锋 北京报道
市场回暖,赚钱效应提高,6月29日晚间,中基协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基金规模走出了5年来的次高,在5月底达到26.26万亿,仅次于今年2月底的规模。5月份,各类型基金的规模环比均有所增长,其中固收基金延续今年的火热行情,份额继续稳步提高。但股票型基金在市场回暖后份额反而出现缩水。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与今年来资金偏好风险相对较低的资产有关,同时有些因投资者低点布局,逢高赎回。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势,出现了两种看法,一方认为要对下半年更有信心,经济复苏加快;另一种观点则认为,A股反弹第一波大概率可能接近尾声,未来走势将更多取决于对经济的基本面的预期。
5月股基净值上涨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9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5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26万亿元。
26.26万亿的规模,是近5年的第二高,仅次于今年2月的历史最高规模26.34万亿。规模的上升来自于基金数量的增加和净值的上升。
权益类基金在5月遭到持有人赎回,其中股票型基金份额缩水101.31亿份,混合型基金份额缩水796.67亿元,这是今年来股票型基金首次出现份额减少。
同时,5月份三大指数全部出现上涨,上证指数涨4.57%,深成指数涨4.59%,创业板指数涨3.71%。这也导致份额缩水,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反而因净值上涨水涨船高,股票型基金规模单月增加769.39亿元,混合型基金增加1405.45亿元。
北京一位基金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前4个月权益市场整体行情不好,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很少有卖在低点,反而会在低点加仓。到了5月,绝大多数基金业绩反弹,有些投资者逢高赎回,从而导致了权益类基金份额小幅下滑。
债基发行量同比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在资本市场频繁震荡的背景下,基金赚钱能力下降,基金发行遇冷成为业内的共识。但相比去年同期基金发行数量为587只,今年前5个月成功发行了663只基金,不降反增。
今年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债券型基金的发行数量大大提高,前5个月发行了120只债券型基金,近乎去年同期的两倍。
一位第三方代销机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市场情绪低迷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行为更加慎重,资金偏好风险相对较低的资产。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了解到,不少债券基金持有人户数在200户左右,资金来源以机构客户为主。
最受投资者追捧的债基无疑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通联数据显示,前5个月有8只同业存单基金成立,发行规模为571亿元。6月以来已经发行了13只同业存单基金,募集规模超900亿元,仍有90多只同业存单基金提交了设立申请,处于排队状态中。
今年来固收基金发展迅猛,规模提升了1.77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前5个月规模增长1.37万亿元,债券基金增长396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5月后市场行情转好,市场赚钱效应开始显现,不少产品业绩反弹,多只基金选择延长募集期。“市场行情较好时,延长募集期一般是想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一名基金从业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第一波反弹接近尾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下半年的行情要更有信心。现在国内疫情管控已经取得胜利,各地逐步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出来,部分景点再次出现人满为患的景象,一些热门航线机票甚至一票难求,这说明消费需求正在复苏。消费方面可以重点关注白酒、不受集采影响的医药股以及食品饮料这些品牌消费品,还有和旅游相关的免税店等等,这些都属于疫情之后反弹幅度较大的行业,从业绩改善来看,下半年的业绩相对于上半年大幅回升,而品牌消费品是最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
但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向威达提醒,A股反弹第一波大概率可能接近尾声,未来走势将更多取决于对经济的基本面的预期。
他认为,未来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大概率将逐步减小,需要继续关注宏观上6、7月份经济数据是否连续好转,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的疫情管控和经济发展如何定调;微观上,进入7月上市公司陆续公布半年报,上市公司半年报有业绩分化风险。
“当前许多个股反弹的幅度较大,积累了一定获利回吐压力;加上年线当前点位正在3500点上下,这是一个从2020年7月到今年3月长达21个月构筑的大平台。因此投资者应当注意,随着各大指数继续反弹日益接近年线,要警惕市场可能出现的短期震荡。”向威达表示。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