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小欧 翟亚男 北京报道
随着上半年结束,我国汽车工业运行情况释放出了不少信号。这些信号不仅为车企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也反映出汽车产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今年车市遭遇最冷的四月后,车市呈现出产销两端均动力不足的现象,上海本土汽车企业的销量同比跌幅一度超过六成。我国汽车行业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此背景下,今年的汽车行业该如何提振一直是业内考虑的主要问题。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面对行业遇到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府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加快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物流畅通,有效缓解了因疫情带来的危机。行业各方面通力协作,奋发有为,共同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走出低谷,目前汽车产销已全面恢复到正常水平。”
乘用车产销售政策促进效应明显
中汽协7月11日发布数据,6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9.9万辆和250.2万辆,环比增长29.7%和34.4%,同比增长28.2%和23.8%,结束了下降趋势;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整体趋势呈现出“U型”走势:1-2月开局良好,产销稳定增长,3月中下旬快速下滑,3-5月损失销量约100万辆,6月明显增长。陈士华在介绍目前汽车工业运行情况时告诉记者:“5月中下旬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加之多个省、市、 地区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行业企业也积极作为,加大了市场推广和营销力度。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车行业已经走出4月份的最低谷,6月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
具体来看,6月乘用车市场总体呈现“淡季不淡”特征,弥补了4、5月损失的产销量。乘用车6月产销分别为223.9万辆和222.2万辆,环比增长31.6%和36.9%,同比增长43.6%和41.2%。与上年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均呈较快增长,轿车和SUV增速更为明显;1-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3.4万辆和103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0%和3.4%。陈士华指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处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依然强烈,加上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带来的行业红利,为乘用车市场今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6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9.5万辆,同比增长41.9%。上半年,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170.8万辆,同比下降1.2%。陈士华告诉记者:“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增换购节奏有所放缓,上海及周边地区终端市场不活跃,高端品牌乘用车上半年影响较大。”
车市的回暖复苏也让承压颇久的经销商们松了一口气。如今各地的经销商4S店客户进店和成交都基本恢复正常。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同比增22.6%,较5月的下降17%改善40个百分点,改善较大,稳产保供举措逐步显现效果;1-6月累计零售926.1万辆,同比略下降7.2%。《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6月份市场的消费热情明显升高,以北京市场为例,最近一段时间均较为冷清的汽车4S店里,来询问看车的消费者明显增多。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如今咨询购车的用户明显增多,之前的一些持币观望的顾客也渐渐开始有了购车意愿,再加之越来越具体的促销费政策的推动,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消费者的购车热情逐渐恢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各地出台鼓励消费政策力度大,部分补贴和消费券政策属于先到先得或到6月底截止,进一步拉动6月车市火爆。而主流车企均追加了优惠活动,努力弥补前期因疫情造成的销量损失、冲击半年度目标。”
但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表现依然低迷。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万辆和28.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5.7%和17.4%;同比分别下降33.2%和37.4%;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5%和41.2%。陈士华告诉记者:“相比较乘用车,商用车由于直接受政策促进不明显,因此总体形势依然未见明显好转,仍有待恢复。”
压力之下全年销量仍预计保持稳增长
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依旧呈现出持续上扬的火热态势,再创历史新高。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分大类看,新能源乘用车月度产销分别完成56.3万辆和56.9万辆,同比增长1.4倍和1.3倍,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万辆和2.8万辆,同比增长83.5%和88.4%。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4.0%。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到39.8%。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尽管也受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我国新能源领域发展飞快。如今供给充足,包括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以及自主合资等传统车企也在纷纷转型切入,加剧整个市场的竞争状态。另外一点,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在稳步提升,无论是产品技术、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甚至应用模式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消费者也越来越认可新能源产品。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增长,在中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里面占到了将近40%,也在助推整个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发展。我们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内,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都会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也正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上半年,汽车企业出口121.8万辆,同比增长47.1%。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94.5万辆,同比增长49.7%;商用车出口27.4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新能源汽车共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
陈士华坦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多认可。 同时企业也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当前出口亮点,一些企业已经成功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
得益于一系列有关促进消费的细则持续落地见效的激励下,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市场消费信心也将明显恢复,综合研判,全年预计保持稳定增长。中汽协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
但必须指出的是,下半年的挑战依然严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在恢复,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稳经济还要付出艰苦努力,汽车消费信心的完全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陈士华指出:“目前成品油价格快速上涨和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较高,对于汽车消费市场将带来不利影响。根据目前各地促进消费政策,大约超过三成的省市及地区的优惠措施在6月底前结束,时间较短,不利于下半年的稳增长,还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此外还有芯片短缺将影响企业下半年生产节奏、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压力较大、商用车市场继续承压等众多挑战。”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