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齐萌 深圳摄影报道
“能赚钱吗?”听到《华夏时报》记者的这个问题时,深圳水贝某培育钻石门店资深销售小刘(化名)沉默许久,回答道:“难说,有人赚钱,有人赔钱,相对而言,线下比线上渠道赚钱。某个培育钻石品牌一直做不起来,另一著名培育钻石品牌商上个月线上渠道赔了1个亿,但线下还可以,昨天郑州又有一家门店开业了。”
实际上,1953年通用公司首次用高温高压法生产出了培育钻石,20世纪60年代开始CVD法培育钻石也已问世。培育钻石很早就在实验室层面获得了获得技术突破,但真正到消费端培育钻石渗透率快速提升也是2019-2020年才启动的事情。
近期,“培育钻石”异军突起,二级市场上相关概念股持续走高又突降,引来外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国,但我国培育钻石销售渗透率低于世界水平。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上游培育钻石原石制造毛利率为60%至80%,中游打磨加工毛利率为10%为15%,下游零售端毛利率为60%至70%。
对此,小刘反驳道:“我们上游厂家的利润确实可以达到60%-70%,但终端零售由零售商自己定价,利润大部分在30%-100%,30%居多,主要看门店品牌定位。某著名培育钻石品牌的某门店上个月线下销售额为50万人民币,利润达25万人民币。”
价格相差约14倍
8月2日,当《华夏时报》记者走访中国珠宝批发零售聚集地深圳水贝时,发现与天然钻石、彩金等其他珠宝类门店相比,培育钻石门店十分罕见。在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内部及外围,记者仅发现两家培育钻石门店,在水贝万山珠宝商业中心又见一家门店。但门店顾客也相对稀少,培育钻石在水贝貌似备受“冷落”。
当记者问询水贝万山珠宝商业中心保安培育钻石门店分布情况时,该保安摇摇头表示:“培育钻不好卖呀,所以店少。”
据记者了解,深圳水贝培育钻石产业链的上游厂商均在河南,中游加工厂大部分在印度,小部分在国内,水贝培育钻批发零售商为下游零售端口。同时,培育钻石颜色除了有透明色外,还有黄色和蓝色。
《华夏时报》记者在某培育钻石门店看到有黄色培育钻,“这个不是改色的,都是天然原料,实验室培育的,颜色越深,品质越好。”资深销售小刘表示。而且,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同样适用4C标准,根据GIA、IGI、NGTC鉴定结果进行定价。
“现在裸钻的批发价按照标签价的二五折算,一件可批,今天刚刚降价7%-8%左右,你再加一个简单的18K戒托1000多元,有证书的比没证书的贵1000-2000块钱。”水贝某培育钻石销售小林(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
但针对目前培育钻价格下调,小刘指出:“那都是中间商,也就是零售批发商自己调价的,我们上游河南的厂商从2019年起就没有涨价降价过。”
“通常,1-3月是培育钻石的市场高峰期,4-6月是低峰期,6-8月是平淡期,9-10月是黄金期,10-12月还可以。”小刘补充道。
培育钻石裸钻
培育钻石成品
据记者了解,对于批发商而言,培育钻石珠宝批发商环节大多是按批采购,按颗出售。在高品相裸钻稀缺的背景下,对开发商的资金和资源要求较高,在珠宝商批发环节,大多是根据品相,一批一批采购,而卖给下游则是一颗一颗卖,终端价格是和天然钻石价格锚定的消费者心里价位。而多数批发商为节省成本,多购买无证书的培育钻石,再自行送到相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你如果批发的话,可以买不带证书的,自己去GIA做证书,350一张。”小刘说。
实际上,一般人很难用肉眼分辨出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区别,但因为心理原因,有大量的钻石消费者认为培育钻石不是“真正的钻石”。因此,很多人宁愿花大价钱去买天然钻石,也不愿意花更少的钱去买培育钻石,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觉得“培育钻石是廉价品”,这会让他们的爱情打折扣。
对此,小刘对本报记者表示,凭借她多年培育钻的销售经验,她发现文化水平越高、年龄越小的顾客对培育钻的接受度越好,“上午还有一个哈工大的教授定制了培育钻作为结婚纪念日的礼物。”小刘说道。
同时,另一培育钻石门店销售小罗(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大部分顾客第一次到店都是先了解情况、加微信,之后经过查资料或者心理斗争,半个月后才来定制购买。”
同时,记者了解到,不少线上培育钻石购买渠道,乱象频发,以次充好、用莫桑钻冒充及证书作假情况时有发生。“个人买家认准有证书的培育钻石。通过14倍镜可以看到培育钻的腰部的编号,可以对应证书里的编号,同时,在相关检测网站进行编号核对,这样可以防止培育钻石证书造假的情况的出现。”
定价锚定天然钻石,上中游产业链持续扩张
天然钻石具有稀缺性,成本高于培育钻石,因此在各方面属性相同时,培育钻石的价格竞争力优势明显。
然而,培育钻石定价锚定天然钻石,是由需求锚定而非成本锚定,价格是渠道商、品牌商和消费者多方博弈的结果。
据了解,2016年培育钻石的批发价格为天然钻石的70%,零售价格为天然钻石的80%,但这个价格其实属于有价无市的情况,消费者并没有接受这个价格。直到2018年批发价格开始降到天然钻石的20%,零售价格降到天然钻石的50%,上游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下,传导到下游零售端,2018-2020年批发价格比例维持稳定,培育钻石零售价格在2020年降到了天然钻石的35%,达到了消费者的心理价位阈值,才迎来了需求的快速增长。
目前,1克拉品质好的培育钻石裸钻价格为4600元-6500元左右,而1克拉品质稍好的天然钻石裸钻在70000元-80000元左右,价格相差约14倍。
如今,培育钻石处于快速崛起的重要窗口期,其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毛坯钻生产商、中游切割加工商和下游零售商。
在上游生产端,毛胚钻生产行业具有进入门槛高、竞争相对小、利润空间大的特点。由于毛坯钻生产行业对企业的研发实力、工艺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求都远高于一般人造金刚石企业,因此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竞争相对较小。同时,据未来智库发布的《培育钻石行业研究报告》称,上游毛胚钻生产商的大致平均毛利率水平近两年在60%左右。
其中,毛胚钻石培育的方式可分为高温高压(HTHP)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高温高压法(HTHP)培育速度快,在 1-5ct 培育钻石合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多用于工业;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的培育钻石纯净度高,较适宜 5ct 以上培育钻石合成。两种方法侧重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不构成替代关系。同时,培育钻石的原料为石墨粉及金属触媒粉,石墨粉投入产出比、金属触媒粉耗用量占培育钻石产量的比例基本在 2%-10%之间波动,直接材料在培育钻石成本中占比也仅为 1%-2%,主要成本为制造费。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培育钻石产量达到 300 万克拉,上游毛胚钻石生产大多由中国公司完成。而河南省产量又占到了国内总产量的 80%,在我国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南阳市、商丘市等地形成了一个集人造金刚石产品研发、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金刚石产业集群,涌现出中南钻石、黄河旋风、豫金刚石、力量钻石等一批知名的金刚石生产企业,河南省人造金刚石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而培育钻石是人造金刚石单晶中质优、粒大、可以用于制作首饰的宝石级人造金刚石单晶,因此随着培育钻石合成技术不断提高,培育钻石已成为人造金刚石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针对上游厂商扩张情况,缔凡钻石公司副总杨帆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尽管上游厂商在扩张产能,但是零售的价格一直相对稳定,很大的原因是整体的培育钻石市场占比仍然很小。”
同时,北京太谷科技联合创始人邹博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游厂商一部分产能的确会转化为珠宝级培育钻石,如果没有良性的市场氛围,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结果可能是很多小厂转行或倒闭。”
在中游切割端,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共用切磨产业链资源,印度为全球培育钻石切磨中心。然而培育钻石则相当高比率在中国生产,因此大颗粒培育钻石毛坯被留在中国切磨,中小颗粒的毛坯则出口至印度进行加工。
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培育钻石行业延续了去年高景气度,在此背景下,上游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下游消费端相关珠宝公司加速入场,以周生生、潮宏基等为代表的珠宝品牌加快布局培育钻石零售端。同时独立培育钻石品牌也竞相出现,如小白光、凯丽希CARAXY等,并且出现非品牌类的培育钻石批发零售商家。不过,在培育钻石老牌生产企业以及新锐珠宝企业积极布局培育钻石零售业务的同时,却少见传统珠宝商六福珠宝、周大生等老牌珠宝首饰企业的身影。
对此,杨帆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培育钻石生产国,但我国培育钻石销售渗透率低于世界水平,这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工业发展,在培育钻石的制造环节拥有巨大的规模优势。但全球的培育钻石的终端需求主要来自北美市场,且供不应求,加上国内的传统珠宝商对于将培育钻石相对谨慎,所以,暂时还没有出现在国内零售市场的快速扩张。”
“传统的珠宝企业并非抵制培育钻石,而是处于自身的品牌定位而决定了大部分品牌都不会将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混合在同一门店内销售。”杨帆进一步补充道。
同时,六福集团执行董事兼副行政总裁黄兰诗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细分市场,消费者对天然钻石及培育钻石各有需求,加上中产阶层对钻石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依然不减,而钻石以消费属性为主,在后疫情期,在高端消费复苏的带动下,钻石消费开始反弹,钻石销售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相信无论天然钻石抑或培育钻石的市场规模将会继续扩大。我们会继续密切关注培育钻石的最新发展。”
针对培育钻石未来发展情况,黄兰诗认为:“培育钻石可无限制数量地生产,保值能力及升值潜力均不及天然钻石。”
同时,销售小罗也认为,培育钻石是可量化的,与天然钻石不同,没有稀缺性,之后随着技术发展而成本变低,今后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随着新一代年轻的消费者成为珠宝消费的主力群体,同时在持续的市场教育之下,他们会逐步接纳并认同培育钻石的情感价值,这将为培育钻石行业带来巨大的上升空间。但培育钻石相比之下仍然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够完全取代或者是成为天然钻石的竞争产品。”杨帆表示。
然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却对市场前景表示肯定,“由于价格优势,整个市场上培育钻石其实有着相当大的市场空间。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培育钻石的整体市场的广度和空间,可能并不像新能源汽车那么广泛,但是不得不说培育钻石是当前中国少数拥有技术优势又有比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的领域。”
同时,邹博指出,培育钻石发展的瓶颈在于供应链良性整合、认证体系和产品设计上。“首先,供应链应良性整合,而不是相互打价格战导致内卷;其次是建立培育钻石的认证体系,目前培育钻石的证书能普遍得到市场认可的是国外的IGI和GIA证书,但近期印度IGI证书流入市场的事件告诉我们,盲目的相信国外证书不如看看我们国内的NGTC证书;第三是在产品设计上,应该从天然钻石刻板的‘稀有’属性中解放出来,通过优秀的珠宝设计来呈现钻石的美丽与优雅。”
但实际上,培育钻石除了可以制成各类钻石饰品外,还可用于制造激光器、雷达等精密仪器,甚至在物理研究中也可以进行运用。因此,培育钻石降低了钻石的价格,对于工业、科研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有利的。有研报表示,未来2023 年培育钻石生产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