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8/20220818235101utQRhCPZQM.jpg

避免“卡脖子”风险,车企加速全产业链布局

刘凯 翟亚男 2022-8-19 12:53:30

本报记者 刘凯 翟亚男 北京报道

如果说燃油车时期高质量的车企是“配置+参数”,那么在智能化转型的当下,高质量车企就是“技术+全产业链”。

近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成立电驱科技公司,实现自主IDU电驱系统及GMC混动机电耦合系统产业化,项目总投入为21.6亿元。该公司是由广汽集团、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别按23%、26%、51%的比例持股,并计划在2025年建成生产线,每年可生产40万套IDU电驱系统总成以及10万套GMC混动电耦合系统的电机和电控。

《华夏时报》记者从广汽集团了解到,电驱科技公司的成立,将帮助广汽集团掌控电驱核心技术、实现部分电驱自产。今后在电驱领域,广汽集团将自研自产、合资合作生产、外购“三路并举”,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降低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加速全产业布局

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动力电池成本不断增加,现在就是在为宁德时代打工。这句话不仅体现了目前动力电池价格高昂,也表现了传统车企在向电气化转型时的无奈。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动力电池的装车量暴增。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10.1GWh,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锂电池装车量占比41.4%,同比增长51.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58.5%,同比增长189.7%。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极高。曾庆洪直言:“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整车厂面临着巨额成本投入,因此截至目前,除特斯拉外几乎没有盈利的新能源整车企业。

为此,广汽集团近来也在不断加深对动力电池的自研自产,此次成立电驱科技公司也标志着广汽集团全面进入电驱自研自产新阶段。从这点可以看出广汽集团布局上游产业链背后的商业逻辑,即通过不断深入研发形成商业闭环,从而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汽车分析师田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电驱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可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动力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电驱系统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车企将电驱系统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实际上,广汽集团算是最早一批涉足三电系统自主研发的企业之一。在2018年,广汽埃安推出的AION S系列车型上就搭载了“电机、电控和差减”三合一的电驱总成系统。2022年7月广汽埃安自研的“四合一”电驱系统正式下线。该系统包括铜扁线高绕组Hair-pin电机技术、高精度低噪声齿轮啮合技术、耗传动技术及全域变频高效控制等多项技术,在同等性能情况下,既有效降低了重量,还减少了空间体积和成本,预计未来将应用在多款车型当中。

截至目前,广汽集团已建立起完整的电驱研发体系,配齐全领域人才,具备开发高压电控、高性能电机、多模减速器及集成电驱等技术的能力,可定制化开发匹配整车性能的电驱产品。

“汽车是非常复杂的机械系统,必须要在工程上符合一致性要求,并且能够保证在极端工况下的运行。对于电动汽车,电压的安全也需要考虑在内,小三电的电压转换也变得尤为重要。整车厂对于电驱动系统的大(小)三电有着非常高的关注度,电动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来源于电驱系统的每一次改进。”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雷洪钧如是说道。

由此可见,广汽集团在电驱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研发经验,并且也在不断进行迭代。不过,《华夏时报》记者从广汽集团了解到,目前广汽埃安电动车所采用的电驱系统主要由第三方供应。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广汽集团此次成立电驱科技公司意义重大。

发展电驱技术是大势所趋

把广汽集团作为一个商业范本来看,在供应链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当下,大部分车企都在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以减少技术依赖性,避免“卡脖子”风险。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累计搭载量为231.85万台,达到了2021年全年总量的71.2%;上半年三合一电驱动系统搭载量累计为137.15万台,其中三合一和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的搭载比例达到61%。而从行业规模来看,2021年,我国电驱动系统的行业规模约为378亿元。若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50万辆,那我国电驱动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88亿元。

由此可见,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提升,电驱系统的市场规模也愈发可观。在此背景下,车企的观念也从“缺什么收什么”转变成不仅要造整车,还要完善产业体系。因此,除了广汽集团外,截至目前,特斯拉、比亚迪、蔚来汽车、零跑汽车等车企都对该领域进行了布局。此外,由于全产业链自研成本较高,部分车企也在与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例如华为。

“车企在电驱系统领域布局,一方面可以稳定供应链,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核心零部件采购成本。”在田力看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车企发展电驱技术已成大势所趋。

目前,多家车企所生产的电驱系统已经实现量产,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今年7月份,蔚来汽车第50万台电驱动系统量产下线。《华夏时报》记者从蔚来汽车了解到,从0到50万台,蔚来汽车用了六年的时间。目前建成的合肥新桥园区的蔚来电驱系统制造基地可达到年产能130万台,是全球领先的柔性化智能生产线。

时代电气也在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一汽中车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时代电气此次设立合资公司,旨在为一汽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的电驱产品。通过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实现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电驱领域与一汽集团深度合作。

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表示,电驱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系统之一,可以占到新能源汽车的10%,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电驱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过,虽然目前电驱动系统的整条产业链非常完备,参与者众多,但行业集中度在逐步提升,头部10家企业可以占到整个行业配套率的70%左右。这种竞争也带来了好处,比如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成本在大幅降低。

从目前来看,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在向全产业链自研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或许在未来回头看现在,全产业链自研也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