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是一个一连串的事件,调控政策一个接一个;宏观调控,也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要放在新发展理念中去把握。
8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文章《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文章提出,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
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我们再回头看看央行的宏观调控。
就在上期“华夏时评”——《央行调控底气,来自中国经济实力》一文中,我们重点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央行的调控是讲究预期管理的,第二件事,央行的工具箱和调控空间还很大。接着,一连串的事件是,在央行货币执行报告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不货币超发”之后,7月份一些宏观数据一出来,央行立马就“降息”了。
在7月社融数据出来后,显示信用扩张偏弱,居民和企业信心改善有限,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疲弱,央行立即用行动表态,当期央行最重要的关注点,还是稳增长、保就业。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较前期下降10个基点。
这是什么情况,是不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呢?在市场都认为,央行近期“降息”概率不大的情况下,央行“降息”10个基点,“降息”说来就来,这就是超出预期的政策利好,只有超出预期的政策利好,才是真正的利好。
这样一个貌似突如其来的“降息”,恰恰说明了我们之前的观点,第一,央行调控是预期管理的艺术;第二,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很大,不搞大水漫灌,不搞货币超发,也有合理适度的“降息”空间,甚至有进一步超预期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如此超预期的技术性调控,有可能传导到房贷利率上,对刚需和改善性住房的购房者形成利好刺激,降低他们的房贷压力,再加上最近各地纷纷出台各式各样的放松限购限贷的政策,势必对稳住房地产市场形成有力的支撑,进而对房地产投资的稳定形成有力的支撑。
可以说,调控预期,是央行的传统,不搞大水漫灌,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那么,为什么政策要超预期的出台呢?因为,势可起不可落。
“势要起而不可落”,这是8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说的一句话,源于经济的基本面要求,6月经济企稳回升,7月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
只有增强了紧迫感,才能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在这样一个时刻,超预期的政策,来得自然而然。李克强总理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扩大有效投资并带动消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在这里,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要稳经济,一个都不能少。
同样一个也不能少的,是各种类型的企业。李克强总理在一家新能源车企业对其“月均新增就业2万多人”的回应是,企业发展创造了就业岗位,员工付出也成就了企业壮大,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企、民企、外企和合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在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
投资、消费和外贸,稳经济,一个都不能少;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每一个都要发挥功效;国企、民企、外企和合资企业,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如此综合发力,势要起就不会落,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障基本民生,就不成问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