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敬 葛爱峰 深圳报道
烈日炙烤下,全国用电负荷不断上升,虚拟电厂概念也“热”了起来。
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据悉,深圳虚拟电厂已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地铁等类型负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达87万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电厂的装机容量。
截至8月30日收盘,Wind虚拟电厂指数报收6815.16点,跌3.50%。自5月初阶段低位以来,该指数涨幅已超60%,但近期又有一定回落。8月29日,虚拟电厂概念持续拉升,多股均不同程度上涨。但8月30日却迎来反转,虚拟电厂概念相关个股“一片飘绿”,截至收盘,只有两股小幅上涨。
那么,“虚拟电厂”究竟能否真正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未来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学者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虚拟电厂能缓解用电需求不均衡的痛点,对我国西电东送的电力格局具有强大的优化价值,其出现意味着我国电力行业向市场化电力交易迈入了坚实的一步,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前景可观。但同时,虚拟电厂前期投入比较大,回报周期相对漫长,还需挖掘合理的商业化盈利模式。
为什么是深圳?
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此前,在今年5月20日,国电投深圳能源虚拟电厂平台试点,成功完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功能试验,平均度点收益为0.274元,成为国内首个虚拟电厂调度用户负荷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盈利的案例。而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的成立,则标志着深圳虚拟电厂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重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深圳的电力系统属于全国领先水平,也建有电力“示范区”,其人均用电量排在全国前列,高新产业、办公楼宇密集,数字化水平高,这些都为建设虚拟电厂和管理中心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虚拟电厂的管理中心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需要统筹协调多种资源和优化电力调配,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深圳高科技资源众多,电力外向型需求也很大,比较适合建设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而在洛克资本投研部投资董事总经理李音临看来,除深圳本身极具发展优势外,也与其用电需求相关。他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深圳的用电需求多元化,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和科研院校等用电需求庞大,同时新能源车渗透率在全国是最高的城市之一。这导致深圳的电网承担突然的需求脉冲概率比较大,先天具有开展虚拟电厂的诉求。同时虚拟电厂运营所需要的软硬件科技开发能力,也是深圳所擅长的。
据悉,虚拟管理中心设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技术层面,该管理平台采用“互联网+5G+智能网关”通信技术,可满足电网调度对聚合商平台实时调节指令、在线实时监控等技术要求,为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参与市场交易、负荷侧响应,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提供坚强技术保障。
接入容量接近一座大型煤电厂的装机容量
虚拟电厂究竟是什么?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一种新型电源协调管理系统,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虚拟电厂”概念最早是1997年由Shimon Awerbuch博士提出的,被其定义为:受市场驱动的独立实体间灵活合作,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高效电能服务而不必拥有相应的资产。
祁海珅向本报记者表示:“虚拟电厂通俗的讲就好像我们日常出行的网约车一样,精准且高效的匹配和优化电力供需结构,虚拟电厂的启动代表着电力市场可以由之前的‘被动式管理’调控向‘主动预测’协调迈进了,再利用先进的电力通信、能源互联技术等,结合用户侧的电力需求,做到及时响应,尤其是在管理协调‘分布式’的电源侧包括具有间歇性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再利用电力储能系统(包括电动车V2G方向送电)等多种分布式的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协同能源互联、整体统一的效应。”
“虚拟电厂的本质是聚合一定地理范围内的用电需求,建立包括分布式储能、智能控制系统、AIoT等软硬件,匹配电网削峰填谷的目标,在不增加电网负荷的前提下实现对用电单位的最优化调控。”李音临表示。
据悉,深圳虚拟电厂已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地铁等类型负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达87万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电厂的装机容量。
未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将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V2G(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分布式能源接入虚拟电厂集中管理;探索开展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运营和管理;研究分布式能源交易及消纳量的核算、监测和认证;配合开展绿电交易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等工作。
预计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具备100万千瓦级可调节能力的虚拟电厂,逐步形成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
对此,刘重阳分析表示,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虚拟电厂项目正式进入到规模化运营阶段,其成立可以为全国虚拟电厂建设提供经验参照,也是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举措。
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也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虚拟电厂不仅仅是电力系统的虚拟化和数字化,最大的意义在于其分布式电力调度,优化原有集中式电力分配带来的弊端,实现新型能源上网交易、电力能源就近消纳等,并衍生带动分布式发电、储能等产业发展。
李音临认为,管理中心的建成能大大降低目前深圳电网的脉冲需求压力,也能催生出大量围绕虚拟电厂的供应链企业,比如软件系统开发、硬件供应、储能设备制造等。
市场规模将达千亿
在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其中虚拟电厂便是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达到最大负荷5%的调节能力。
在祁海珅看来,随着电力产品商品属性进程的加快,电力系统服务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负荷型’的虚拟电厂管理会是一种对于电网更加友好的业务模式。未来也许还会有‘电源型’虚拟电厂,以便于更多的消纳和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等资源,减少不稳定的分布式电源对电网带来的影响。”祁海珅表示。
据华西证券研报,预测到2025年,虚拟电厂的投资建设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建设规模达到105-200亿元;2030年虚拟电厂的运营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
对于虚拟电厂的发展前景,刘重阳认为,虚拟电厂是建立在数字电力系统基础上的,需要自动化、信息技术、源网荷储各个电力系统环节的配合,因而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但千亿发展市场背后也存待解问题。李音临向本报记者指出了虚拟电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虚拟电厂是能大大缓解用电需求不均衡的痛点,对我国西电东送的电力格局具有强大的优化价值。但虚拟电厂前期投入比较大,回报周期相对漫长,还需要挖掘合理的商业化盈利模式。”他表示。
谈及虚拟电厂在资本市场热度升温,李音临表示:“资本市场看中的是未来,但竞争优势强的企业一定是立足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他认为,在虚拟电厂产业链中,虚拟电厂的直接运营方承担了巨大的垫资压力,退出变现能力一般,但为虚拟电厂提供特殊设备(或零件)的企业,比如储能电池、工业软件,只要这些企业竞争力足够,其现金流和毛利率都会很漂亮,结合不断提升的市场蛋糕,这类企业受益度是最高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