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齐萌 深圳报道
8月26日、29日,广东省连发两份重磅文件,分别是《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下称《佛山意见》)和《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下称《东莞意见》)。随着两份文件的落地,“制造业创新高地”与“科创制造强市”呼之欲出,广东深化改革的又一举措落地。
据了解,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为佛山出台支持打造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政策,同时力求进一步发挥东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对此,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广东正在努力打造珠江西岸创新城市带,这是一条链接广州、佛山、中山、珠海和澳门的产业创新走廊。
同时,香港城市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资深导师、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也对《华夏时报》记者提出,《佛山意见》和《东莞意见》有助于解决制造业“卡脖子”的问题,“佛山发展制造业创新高地和东莞发展科创制造强市,均是认清自身优势,结合大湾区的协同创新发展,要素资源重组,利用技术和创新迭代升级固有的强势基础产业,将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等方向加快转变,会给全国其他的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和区域带来经验和借鉴。”
大湾区连发两份重磅文件
8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佛山意见》,这是省委、省政府首次为佛山出台支持打造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政策,明确提出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门户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的四个战略定位,并提出了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其中,“十四五”末,佛山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以上;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5万亿元以上。
《佛山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其中,《佛山意见》特别明确了,要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佛山发展5G、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等具体举措。
对此,张新原指出,“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和珠三角的制造业重镇,制造业产业链条齐全,高端前沿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强大,品牌文化丰厚,佛山顺德是美的、格兰仕、等品牌的‘中国家电之都’。”
同时,郑磊进一步提出建议,佛山可借鉴莞深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和广州错位发展,依托广州强大和深厚的科研资源,以较低成本提供高科技制造业配套,打造广佛科技创新‘双子城’,成为珠江西岸创新走廊的发力端。”
随后,8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又发布了《东莞意见》,赋予东莞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四个战略定位。结合东莞的战略定位,《东莞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其中,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以上,区域发展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到2035年,经济总量实现在2020年基础上翻一番,建成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东莞意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其中,《东莞意见》特别明确了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支持开展“芯火”双创基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重点培育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五千亿元级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一批千亿元级支柱产业,深化与广州、深圳的战略合作,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等具体举措。
对此,张新原指出,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制造业深厚基础及地理优势,“其一,东莞本身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产业面广、链长、制造能力强;其二,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深圳,充分吸收和借助深圳和香港的科创资源和人才资源;同时,高性价比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价格也吸引了珠三角制造业大企业重新迁址和落户东莞。”
两大制造业大市转型发展
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一直以来,佛山制造以家具、家电、门窗、陶瓷等大众化的传统制造业产品为主。然而,目前佛山不少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产业链升级、数字化转型等多种形式降本提效,稳市场谋发展。
2016年,佛山深入推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带动近千家企业实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2017年,佛山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连续4年总量位居全省首位,累计超过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2021年,佛山出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25项措施,设立广东(佛山)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培育省级标杆示范项目9个,打造市级示范工厂22家、示范车间64个,引导并驱动佛山制造业全速转型。
除数字化转型外,佛山还开辟新赛道、发展新产业。佛山氢能产业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佛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有自主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具有国内最完善的氢能运用场景;佛山生物医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全市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2.09亿元,同比增长20%。2021年,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加值增长19.6%。钟南山团队大健康产业项目二度落地佛山;佛山机器人产业悄然崛起,2018年4月,《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正式发布,佛山每年安排1.3亿元推动佛山市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2021年,佛山销售机器人约3.1万台,占全国总量的9%。
除佛山外,东莞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大市也苦练内功。
2021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分别是深圳、佛山、广州的1.02倍、1.44倍和1.86倍,但利润总额却只有深圳、佛山、广州的29%、47%和55%,而科技创新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2022年,东莞提出了未来5年发展新思路,首次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定义为城市特色,掀起制造业“科技浪潮”。
在科技创新上,东莞全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打造“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企业”发展梯队,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创富活力;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实施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工程、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招商引资突破工程和土地空间连片拓展工程“五大工程”,促进产业转型提质。
相辅相成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在东莞日臻成熟。在产业链上,19万家工业企业、1.1万家规上企业、7387家高企、66家上市企业,筑就东莞产业金字塔;在创新链上,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全链条创新体系,R&D占比提至3.54%,科创竞争力挺进全国城市20强。
然而,郑磊也指出,单靠佛山、东莞的已有条件建设西岸创新走廊会比较慢,“尤其佛山,除了广州外,还需找到更有力的驱动者,如加快南沙开发,加强与东莞在制造业上的分工协作,加快深中通道建设,让中山尽快成为与深圳进行创新科技协作的重要连接点。同时需要建立自己的高新制造业优势领域,吸引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优质企业来安家落户。”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