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高琴 葛爱峰 南京报道
近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此前,《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下称《条例》)通过了由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行的初次审议,为了增强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立法质量,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就该《条例》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据了解,车联网,是指以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信息物理系统。无锡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首批“双智”试点城市,也是国家唯一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城市,此次在无直接上位法依据的情况下,结合参考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关政策和经验,创造性出台全国首个车联网领域地方性法规,以立法保障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王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联网它的核心内涵,是多元化的技术在汽车以及出行领域共同集成的结果。它并不是单一技术就可以做成的,涉及到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终端传感器、人工智能、包括地图等等一些通信技术,因此,车联网如果说从它内涵和技术角度出发,它是一个多元集成,需要上下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相互配合等等,这是它发展的特点。”
车联网将推动城市产业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演进,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基于5G及蜂窝直连技术(C-V2X)的车联网应用架构逐渐清晰,驾驶自动化相关技术试验验证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联网作为汽车、电子、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生态,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经济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车联网也就是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可以说是未来智慧城市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和障碍的绝佳产品,也是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预计会产生两条重要的演化路径:一条路径是汽车产品更加高度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另一条演进路径是城市会更加智慧聪明、城市生机生命感越发增强。新网联经济、物联经济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快速增长,体现在智慧交通出行、智慧家居生活、城市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祁海珅看来,未来城市新的产业发展运行会加速取代现有治理模式,并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城市间的产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智慧型城市会发展得更好、更快,促进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的集中,产业的高效协同作用也会促进产业的转移或迁移,改变产业发展方向、分工方式、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而推动未来产业的革新与发展,这是市场的需求、也是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本驱动的综合发力的结果。
不过,当前车联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王鹏告诉记者:“车联网的发展还存在难点,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比如5G覆盖率,可能有一些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包括某些高等级的国道、高速公路能实现,但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完全覆盖还需要时间完善;此外车联网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如何共享,不同车企之间怎么去实现业务协同,仍需要优化、打通;最后车联网作为信息物理系统,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物件、环境等等的数据,还涉及个人信息隐私数据,怎么去保护数据也是需要考虑的。”
《条例》为车联网领域注入力量
而无锡此次出台的《条例》作为全国首个车联网领域的地方性法规,不仅为无锡市车联网产业发展提出要求,还从立法层面针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现有的难点指出了解决方向。
《条例》共设七章,对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安全保障、促进措施方面作出相应要求。其中,《条例》专题设置“基础设施建设”一章,将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基建范畴,与道路新改扩建实现“三同步”;此外智慧交通层面入手,以统一的车联网平台为基石,推动多部门协同的数据共享开放,鼓励政府部门率先应用车联网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同时,重点保障数据对应用的基础支撑作用,强化车联网数据价值的挖掘,不断推进车联网市场化进程。在安全保障方面,《条例》提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数据个人信息、车辆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并提出多个保护意见。
在王鹏看来,该《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肯定了车联网发展重要地位,也是给予了车联网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其次,具体界定了应用场景、技术、以及相关的一系列权责。“那我觉得近些年无锡包括江苏,对于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领域投入力度非常大,这次通过地方立法也再次彰显了决心。”他说。
目前,该《条例》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过程中,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为进一步支撑《条例》出台相关需求,无锡还将于近期调整更新《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增加智能网联汽车主驾无人、示范运营,以及功能型低速无人车应用等创新性的内容,以匹配《条例》相关概念,优化道路测试相关流程。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