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炜 葛爱峰 南京报道
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江苏取得领先。
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公示名单,全国共50家企业入选,江苏有10家企业入选,占案例总数的五分之一。
所谓双化协同,即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2021年9月,国家网信办会同多个部门组织实施“双化协同”行动计划,围绕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等方面部署行动。而本次的公示名单,则成为双化协同方面的范本。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数家公示名单中的企业,发现其中既有利用数字化技术降低碳排放的制造业企业,也有利用利率变动对降碳进行激励的金融机构,而这些企业都传递出同样的信号——双化协同的道路不拘一格。
江苏占案例总数五分之一
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迎来了共生机遇。去年9月由国家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联合多个部门主办的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这一概念正式向外界传播。根据相关文件,双化协同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
“数字是工具,绿色低碳是目标也是过程,数字技术和双碳目标结合,就是要用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实现1+1>2。比如说数字助力绿色技术,就是通过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来创新绿色技术,使绿色发展更具有科学性,更具高质量发展的后劲;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各行业向低碳转型发展赋能,助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普及推广具有良好前景的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用能效率、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驱动作用,推动在各行业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双化协同专委会委员杜少中表示。
今年1月19日,国家网信办组织召开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多个单位联席参加。今年6月,国家网信办又组织开展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国内数字科技企业,广泛征集双化协同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有益探索,并对征集到的案例展开专家评审。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公示名单,全国共50家企业入选,江苏有10家企业入选,占案例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南京4个、苏州2个、无锡1个、常州1个、徐州1个,还有一个是江苏移动公司。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以省委网信委名义印发相关文件,建立了省‘双化协同’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部署推进任务落地实施。围绕加快建设数字江苏和美丽江苏,江苏省将着眼‘绿色低碳’加快推进数字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数字赋能’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效率变革,突出‘集群带动’加快打造服务企业良好生态,在绿色化发展中坚持数字化驱动,在绿色化转型中抓住数字化先机,以新需求催生新供给、以新供给引导新需求。”江苏省委网信办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示范案例不拘一格
此前对案例展开征集时,国家网信办共设置了五个方向:企业自身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科技企业借助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实现企业办公、生产、运输、服务等全流程的绿色化设计、包装、交付和运营;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数字科技企业助力上下游企业提高减碳能力,构建绿色价值链和供应链。积极参与气候投融资工作,发展新型碳减排和负碳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数字化减碳技术。数字科技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推广应用数字化减碳技术,带动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化赋能水平;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数字科技企业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绿色转型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行业全链条数字化低碳化改造,助推构建零碳产业链和供应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节能减碳综合治理及社会服务能力。数字科技企业利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优势,建立绿色产品溯源、碳足迹信息提示、绿色积分等机制,提升节能减碳综合治理及社会服务能力。
而从最后入选的五十个案例来看,也确实囊括了方方面面。既有知名的大型科技公司如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提交的案例,也有制造业企业如河钢集团唐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以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低碳生产技术案例”为例,该公司由于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生产技术突破,大幅减少了多晶硅硅料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而入选示范案例。
“2012年,中能硅业开始流化床法颗粒硅技术研发,2019年实现全面实施战略转型,实现了行业内最为先进的数字化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三维模型与实景融合、热成像机器高标准巡检、设备远程监控和智慧管理系统的结合,在化工核心区域率先实现全覆盖的黑灯熄屏、报警系统、过程事件、闭环管理、设备运行、智慧监控、三维+全景、体感沉浸式控制,保障了颗粒硅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2022年6月颗粒硅产能达6万吨/年,至2023年12月颗粒硅产能将达10万吨/年。相比于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制备技术,硅烷法颗粒硅生产技术流程更短、后处理工序更少。生产电耗降低约70%、水耗下降30%、氢耗下降42%,综合电耗仅为18度电/KG,远低于传统多晶硅综合电耗60-70度电/KG。2021年5月29日,法国国家能源署颁发了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每公斤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仅为37千克CO2当量,刷新了德国瓦克此前所创下的全球最低57.559的数据。”中能硅业母公司协鑫科技(03800)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CPIA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新增装机量将在80GW左右,全球为250GW左右,以每1GW需消耗2700吨多晶硅,每公斤多晶硅生产过程可减少50kgCO2排放测算,仅硅料环节,光伏行业在中国的碳排放就可减少3375万吨CO2当量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入选的示范案例中甚至还有金融机构。南京银行的“鑫减碳”案例被认为是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也是唯一入选的金融机构。“鑫减碳”是南京银行面向在全国碳市场持有碳配额的控排企业发放的贷款,贷款利率与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表现相挂钩,并随着企业碳表现的提升而降低。
南京银行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款创新产品可有效帮助企业减碳加“鑫”:对企业而言,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可以享受更低的贷款利率,减少融资成本;同时企业减排之后节余的碳配额可以在全国碳市场进行交易,获得额外收益。低融资成本+额外收益,这样的双重利好将调动企业减排降碳的积极性,更好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