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苹果官网)
本报记者 闫晓寒 卢晓 北京报道
iPhone 14系列手机的正式发售定在9月16日,当前京东、天猫等平台披露的预售数据透露出苹果产品又将迎来新一轮抢购热潮。
无论是苹果新机发售临近,还是此前6月份苹果产业链陆续进入备货周期,“果链”龙头企业都获得了颇多关注。这背后,三季度消费电子迎来销售旺季后,“果链”企业有望受益于iPhone 14系列带来的热销机会,市场也期盼备货旺季和苹果追加订单能提振低迷已久的消费电子产业链。
能否拉动手机市场
截至9月15日,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显示,iPhone 14系列全部处于无货或采购中状态,单款机型均已经有超过100万用户预约。当天,《华夏时报》记者在苹果官网看到,iPhone 14 Pro的最晚发货时间已经推迟到今年10月中下旬,发售后消费者仍需要等待5到6周;价格最高的iPhone 14 Pro Max周期更长,发货时间要等到今年11月初。
虽然苹果产品的热销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上游产业链和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但对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来说,其提振作用或许仍然有限。
从下游手机市场来看,Strategy Analytics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尽管占全球市场份额前两位的三星和苹果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仍难掩颓势,出货量同比下降并跌破3亿部。此外,IDC预计受到通胀、地缘政治等影响,消费需求被大幅抑制,今年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减少6.5%。
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苹果的热销对手机市场的带动还不能有乐观预期,智能手机市场低迷的基本面仍未改变。他认为,苹果火爆不代表其它品牌的火爆,其产品集中在中高端市场。而整体手机市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仍需求低迷,包括疫情对物流的影响,以及存量市场下,无论5G、还是其他硬件技术都没能带来颠覆性的创新,用户缺乏换新动力。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iPhone 14的发售并不一定会带来较大的换机潮,“当前不仅是苹果,整个手机市场都处于一个相对萎靡的状态,苹果手机可能比其它手机表现更好一些,但一个iPhone 14还无法彻底改变市场趋势。苹果产品的备货期是少数能推动大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但对整个消费电子市场来说,这也仅仅是九牛一毛。”
而从上游苹果产业链来看,多家机构对国内“果链”龙头业绩走向持积极态度。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苹果的创新动能仍旧强劲,预计产品销量依旧可观,苹果产业链仍具备很强的增长确定性,相关产业链龙头公司有望受益。
“目前来看,无论是苹果的预售表现还是相关产业链企业获得新的追加订单的消息,苹果产业链受到正向拉动作用比较明显。很多果链企业对苹果的依赖性比较大,在上半年整个消费电子板块低迷的情况下,下半年苹果销量走高肯定会相当大程度上提振果链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这主要还是因为业务上的强劲拉动。”丁少将说道。
9月15日,歌尔股份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通过“以销定产”方式进行生产,订单覆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生产按照排产计划正常进行。但对于对苹果下半年的备货和订单情况,歌尔股份方面表示,涉及具体客户或项目的问题不便于评论。
蓝思科技在8月底的投资者关系会议上表示,公司下半年备货正在有序开展。9月14日,蓝思科技提供给《华夏时报》记者的资料显示,随着下半年的消费旺季的到来,以及下游客户新产品的发布,公司期待新产品能够有较好的销售情况,带动对公司产品的需求。蓝思科技将继续执行各项制定的改革措施,不断优化成本,以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果链”企业新故事
下游市场需求低迷也反映在“果链”企业的业绩上。今年上半年,“果链”企业业绩分化,多个企业即便在承受疫情、供应链波动、消费电子行业需求不振的压力下,仍在上半年有一个好收成,但也有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苹果AirPods代工厂商歌尔股份、iPhone声学精密零组件和精密结构件代工巨头立讯精密、为苹果提供精密功能和结构件的领益智造上半年营收、净利均有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另外,信维通信、东软载波、水晶光电、美盈森等企业净利润也在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
而做iPhone系列镜头模组的舜宇光学、手机散热领域的中石科技上半年均出现营收、净利双下滑。
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上半年果链企业表现分化原因在于,苹果自身业绩发展的变化、不同配件的需求量,以及各家对于苹果的依存度不同。他认为,下半年,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仍然会表现疲软,但伴随着iPhone14的推出,果链企业的下半年整体走势将会向好,市场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果链企业的市场空间会增加。
需要提及的是,上半年,歌尔股份的增长引擎已经切换为VR产品和游戏主机,而其与苹果代工业务相关的智能声学整机、精密零组件业务毛利率均有小幅下滑。立讯精密与苹果产业链相关的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等业务毛利率同样出现下降。这意味着,“果链”的日子越来越难了。
业内人士认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危机背景下,苹果为了降低成本,会进一步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从而给果链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事实上,多数“果链”企业早已意识到过于依赖苹果这个单一大客户的巨大风险,并集体吹响转型号角。除了“果链三巨头”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富士康、舜宇光学等企业也试图通过在汽车、元宇宙等领域进行多元化布局,摆脱对苹果的高度依赖,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丁少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果链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预警机制,一方面其弹性供应链体系、技术还要继续优化,这是供应链企业非常核心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有自己客户和业务的多元化,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寻找新品类、新的产业风口的机会,前瞻性地做一些布局。
他认为,苹果订单量增加带来的短期影响更多是股价的波动,对企业来说意义不大,对企业业绩上的提升也存在滞后性。而做元宇宙、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更好的故事,企业需要让投资人看到自己新的竞争边界,新的蓝海市场,和未来新的增长曲线,他们需要把这些理性地、扎实地向资本市场展现出来。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