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9/202209161510522jcv5ZfmeW.jpg

露营风带火“大号充电宝”,便携式储能市场“钱景”如何?

葛爱峰 胡梦然 2022-9-16 15:08:05

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胡梦然 深圳报道

中秋露营游、房车游在今年尤其火热。据携程数据,中秋节假期露营相关订单GMV相比端午节增长近六成,预计国庆假期持续火热。

而随着露营游、房车游一同火起来的,还有“大号充电宝”便携式储能设备。《华夏时报》记者在小红书APP上发现,关于户外用电的种草笔记便有接近4000篇。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户外电源连续三年的市场增速都接近300%,2021年销售体量仅3亿元左右,今年以来已经超过10亿元。

需求的高涨催动行业欣欣向荣,各大资本争相入局。比如“EcoFlow”品牌背后的正浩创新科技获红衫中国、高瓴创投加持,最新估值10亿美元;德兰明海2021年至今获4轮融资,其品牌零售业务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速维持20%以上;华宝新能也上市在即。

然而,因疫情而找到利基市场的“大号充电宝”带动产业上下游的能力仍显薄弱,其使用场景也相对受限。这不经让人产生疑问,在全球疫情趋近缓和之后,其后劲如何保证?赛道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赛道竞争激烈

科方得投资执行总裁、香港城市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张晓兵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便携式能源市场是新能源大行业市场的细分赛道,近两年得益于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突破,使得大容量便携式电源的续航和安全两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之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户外的需求活动迫切,大容量便携式电源市场增长迅速、异常火爆,各种类型企业纷纷进入该赛道,已然形成了红海市场。

“便携式储能需求近几年翻倍增长。尤其近两年,户外自驾游、户外作业,甚至医疗应急、家庭断电应急,处处都能看见便携式户外电源。”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便携式储能为何能吸引多方资本押注?华泰证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政策端,双碳目标加速能源结构变革,国家政策为便携式储能行业提供支持并制定标准,助力企业蓬勃健康发展;在需求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度不断提高;户外生活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与喜爱;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呈现多发态势,严重影响全球供电稳定性。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华夏时报》记者进一步补充表示,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安全问题和化石能源价格的暴涨,储能产品能应急使用,又是非常好的“家用电器”,并且很多储能产品是具有“市电互补”的功能的,即可以居家使用也可以携带出行。这些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在面对资本时更能讲出“好故事”。

看回国内市场,我国便携式储能电源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赛道上的企业都比较年轻。如头部品牌“电小二”及“EcoFlow”背后的母公司华宝新能、正浩创新科技,布局户外储能市场时间都不足十年。虽然在市占率上小幅领先,但未形成很深的壁垒。

目前该赛道上,除了传统品牌,不乏巨头跨界入场。9月9日,小米以首款户外电源——米家户外电源1000 Pro正式入局,此前华为也曾推出“移动小电站”户外电源。电池电源老牌商家如公牛、虎头牌等,数码3C领域的头部品牌如安克、倍思及罗马仕等,也纷纷扎堆推出户外电源产品。

赛道很拥挤,竞争很激烈。

这不经让人想起此前的共享充电宝之争。2016年共享充电宝概念兴起,资本热炒扎堆入局,市场群雄迭起。2017年竞争愈加激烈,为抢夺市场多家企业开打“价格战”,行业加速洗牌,众多选手淘汰出局。风口结束后,“三电一兽”成为最终赢家。再看回如今火热的便携式储能赛道,隐隐有重现当年境况的趋势。

华新宝能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销售费用从0.84亿元猛增至5.65亿元。与之相对的是研发投入的不足,2019年华宝新能的研发投入显示为0.09亿元,至2021年,研发投入也仅为0.65亿元,远远不及销售投入的费用。在激烈的竞争下,为加速占领市场,华新宝能选择轻研发而重营销或为无奈之举。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9月14日致函华新宝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问题的回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王滢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储能是个优质赛道,但是目前技术还未完全突破,产品同质化严重,很难获得超额利润。另外,储能赛道的规模化优势不明显,需要大量资源和资金投入。”

澳门博士智库主任、新经济领域观察家邓伟强分析指出,充电宝是电池发展的上一站,而下一站已到户外电源,也到了相关企业的资本竞争战场,上市是VC退场取回资金的重要途径,相信如同早前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合并潮、退出潮将会白热化。

行业目前还存在隐忧,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表示:“受疫情因素影响,催生了周边自驾游的火热,也带动了便携式储能设备的销售。但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状态,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双向充放电功能的实现,也会大大挤压便携式储能在该领域的应用。”

下一站在哪?

对于便携式储能的未来,邓伟强表示:“便携式储能必须再有新台阶、新发展之路,尤其是与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相结合,加大竞争优势。”

张晓兵则指出,未来会随着各种储能技术的突破发展而出现新的储能方式、新的产品特性、新的应用场景和新的用户体验,从上游供给端和下游需求端来看,都会越来越成熟和旺盛,当然市场也会呈现头部企业越来越聚集、行业集中度越来越大的现象。企业若想做到赛道“常青树”,仍然要从续航和安全这两大核心环节去研发更好性能的产品。

“移动储能的发展是契合全球能源范式转变的。移动储能及其生态是个人和家庭实现‘个人化碳中和’的一个优质解决方案,契合全球新能源发展进程,帮助解决实际发展需求。所以移动储能并不算风口赛道,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赛道。”正浩创新科技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发展上,可以不单看这个领域,移动储能是在新能源范式下的产物,新能源的发展是一个无限游戏,可能性非常多。相关产品的应用可以延展到如应急备灾、户外专业作业等场景,也可以发展到家庭储能,也可以围绕储能的生态进行产品形态拓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