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鑫 摄影)
本报记者 姜艳鑫 黄兴利 北京报道
新茶饮巨头蜜雪冰城已正式披露招股书,“辣条第一股”卫龙何时登录资本市场却仍是消费赛道一大悬念。近日,有消息称,卫龙考虑最早于今年10月份启动香港IPO。对此消息,卫龙方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处在上市静默期,对此不予回复。”
自2021年5月首次递表以来,卫龙上市的消息一直在坊间流传,但因市场环境不佳,上市进程一直后延。如今上市风声再起,已经三次递表并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卫龙10月能否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备受关注。
上市一波三折
与其他新消费公司相比,作为“辣条第一股”,卫龙上市前只经历过一轮融资。根据天眼查APP显示,2021年5月8日卫龙获得由CPE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的Pre-IPO轮融资,但仅这一轮融资就已达到5.49亿美元。
最新版招股书显示,卫龙引进的资本阵容强大,CPE、高瓴资本联合领投,腾讯投资、云锋基金、红杉资本、天壹资本、厚生资本、海松资本、上海泓漯等机构联合入股,上述资本认购/已购买的股份数目达到3.04亿股,已支付金额达到6.59亿美元。
此前有媒体计算,卫龙的估值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洽洽食品、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甘源食品5家同类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如此大额的估值,让市场对卫龙的上市充满了期待。
不过,自去年5月第一次递表后一直未有进展导致招股书失效,卫龙于2021年11月二次递表,并顺利通过聆讯,但因市场环境欠佳导致上市继续延后。受当时市场影响,彼时在港股上市已5月有余的新消费品牌奈雪的茶股价也一直处在破发状态。
最近,又有声音传出,卫龙将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香港IPO。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卫龙方面进行了求证,卫龙方面表示:“目前处在上市静默期,对此不予回复。”
不过,虽然最近卫龙再传IPO,但它面对的整体市场环境依旧不佳。此前,国内头部娱乐公司—乐华娱乐暂停赴港上市,当时市场消息认为原因是“投资者意向未达预期”。
与现在的市场环境相比,几年前港股市场对于新消费品牌十分友好,例如,2020年12月份在港股上市的泡泡玛特,2021年初其股价一度突破一百港元/股,市值巅峰时更是一度接近1500亿港元,但现在的泡泡玛特股价早已破发,市值更是跌至不足23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有声音传出卫龙的募资规模大幅缩水,已从10亿美元降至5亿美元。“募集金额缩水反映市场环境不佳,”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分析认为,目前市场比之前的环境更差,所以在看不到市场反转的行情下,继续等待的代价恐怕更大,对于卫龙的投资者而言即使上市目标难以达到预期,也必须要尽快推进,否则继续推迟更加不利。
成本上涨卫龙涨价
虽然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但并没有耽误卫龙赚钱。
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卫龙主要以经营调味面制品、豆制品及蔬菜制品为主。2019-2021年,卫龙实现营业收入33.85亿元、41.20亿元、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1%。其中以卫龙系列辣条、亲嘴烧、魔芋爽较受欢迎。不过,虽然卫龙产品属性较为单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20年的发展,卫龙在业内的地位已经不易撼动。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相对分散,按零售额计,2021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共为11.5%,2021年,卫龙是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公司,市场份额为6.2%,若按零售额计,是第二大公司的3.9倍。
但需要提及的是,卫龙的净利润增幅在逐步缩小。2019-2021年卫龙分别实现净利润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2021年净利同比仅微幅增长0.98%,远低于2020年24.47%的增速。除此之外,卫龙的毛利率在2021年也出现了下滑,自2020年的38%降至37.4%。
卫龙的毛利率下滑或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根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国内大豆油的价格为5.7元/千克,2021年大豆油价格上涨至9.6元/千克,涨幅明显。
迫于成本端的压力,在最新的招股书中,卫龙提及其自2022年5月对主要产品的价格进行了上调,以应对生产中所用若干原料的采购价格上涨,该项举措为其产品全线升级、经营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卫龙辣条销售依赖线下经销商的问题,在2021年有所改善,2018年-2021年,卫龙来自线下经销商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1.6%,92.6%,90.7%、88.5%;线上经销商的销售占比分别为4.5%、4.2%、5.6%及6.3%。
除了上市以外,卫龙也要思考辣条这门生意未来的发展,毕竟辣条生意受制于“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卫龙95%的消费者是在35岁以下,55%的消费者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
去年6月30日正式登录港交所的奈雪的茶,截至9月22日市值已不及百亿港元,上市以来股价跌幅超七成,对于冲击资本市场的消费品牌来说,IPO只是开场,之后的资本故事怎么讲或许才是重头戏。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