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9/2022092812484212YvmqVXK1.jpg

专访致远慧图创始人兼CEO孙宇辉:AI眼科医疗要落地基层

郭怡琳 2022-9-29 21:40:08

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近年来,中国医疗AI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我国传统医疗模式创新变革,积极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科技医疗技术,并随健康需求升级得以大范围推广应用。科技医疗技术的出现有效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疾病的筛查、诊疗和随访效率,弥补专业人员的不足。

AI+医疗作为新一代科技医疗技术的典型代表,帮助医疗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实现无限可能。如何用医疗AI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难题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企业应该重走传统医疗来时的路,还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近日,《华夏时报》记者走进致远慧图,通过实地调研探寻公司成功的密码和未来规划。

致远慧图创始人兼CEO孙宇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目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为主,在基层眼科医生缺位或者基层眼科医生阅片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5万人共享1.6个眼科医生

9月22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位于中关村的致远慧图总部,迎门而立的蓝色logo简洁精炼,便携式眼底相机和近视筛查仪等眼科检查设备摆放整齐,共同诉说着科技与医疗融合向上的成长故事。

致远慧图成立于2016年,总部设在北京,目前于天津、南京、广州等城市设立了子公司及研发中心。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特别是眼科领域应用的高新技术研发,设有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实验室Vistel AI Lab等。

致远慧图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模态医学图像分析、医学大数据计算等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研究论文33篇,拥有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60余项。

公司建立之初,孙宇辉就选择采用“医工结合”的研发模式,通过与协和医院、同仁医院、上海眼防所等国内高水平眼科医疗团队合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常见致盲性眼底疾病的筛查、辅助诊断、辅助治疗等医疗环节,提供AI技术驱动的软硬件一体智慧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全国1800余家医疗机构临床应用,服务患者超过百万人。

2021年6月,致远慧图自主研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EyeWisdom®DSS)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证,这一软件已于2020年获得欧盟CE认证。多病种眼底影像辅助诊断软件(EyeWisdom®MCS)是目前全球唯一获批欧盟CE认证、国内率先进入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的眼科AI产品。

记者伴随孙宇辉的介绍,来到致远慧图的体验区,这里陈列着几台不同规格的眼科检测设备,分别适用于院内眼底检查、基层眼底筛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等场景。

在孙宇辉的指引下,记者先后体验了几款不同类型的仪器。其中,用于基层筛查的AI眼底相机令人印象深刻。该款产品5分钟即能完成拆装、重量很轻方便携带,适用于社区、乡镇等基层流动筛查场景。同时相机的操作非常简单易于上手,加上算法对影像质量进行自动控制,相机成片率高,避免了因拍照不规范、取样不完整等操作问题,影响AI分析的准确度。

孙宇辉表示,“制约我国基层眼科医疗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缺少眼科医生。”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有4.48万眼科医生,这意味着每5万人仅配备1.6个眼科医生。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这个数字为0.6。

与有限的眼科医生资源对应的,是中国约6亿近视人口,约400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约2600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约700万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和2000万青光眼患者。

国内眼科医疗资源区域分配不均,也是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近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但中国80%的人口生活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对于患有眼疾的病人来说,跨区域就医在时间、体力、经济上的消耗都很大,也影响了持续治疗的效果。

基层筛查人数已超4万

针对眼科医疗现状,孙宇辉坦言,“患者理应随时随地、及时方便地得到优质、精准、个性化的眼健康服务。经过六年探索,我们找到了将AI技术应用于基层医疗场景的眼健康解决方案。”

2021年致远慧图参与上海市三级眼病防治体系建设,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赋能基层社区视觉健康管理。社区通过智能眼底相机对辖区居民拍摄眼底照片,上传至部署在云端的信息系统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并输出报告。如果发现眼底病变,即可一键转诊至中心医院。整个流程最快仅需1分钟。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上海落地近百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数百万居民,筛查人数已超过4万,一键转诊服务帮助近15000余位患者通往上级医院接受治疗,用实践效果响应了卫健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倡导的,通过基层眼病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眼健康管理思路。

在单病种AI眼科解决方案取得认可的同时,综合眼病的AI辅助诊断能力,也是致远慧图聚焦的领域。在孙宇辉看来,AI眼科医疗要落地基层,从单病种走向多病种是一种必然趋势。

对基层医生而言,高深前沿的指南、共识不如临床路径实实在在。而在基层筛查中,评价多病种眼底影像辅助诊断软件的“金标准”,就是临床中的敏感性(对真目标做出阳性反应的程度,越高越灵敏)与特异性(对假目标做出阴性反应的程度,越高筛选能力越强)。

据北京协和医院公开发表的文献,致远慧图多病种眼底影像辅助诊断软件临床试验显示,病理性近视的诊断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82%;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诊断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8.50%。此外,据临床统计软件识别力为100%,不良事件和器械缺陷发生率为0。数据表明,系统对于包括低发病率眼底病变在内的眼病均展示出了极高的准确性、安全性与有效性。

而在国内医疗支付集中于社保的背景下,孙宇辉的选择与聚焦消费医疗的创业公司相比,无疑更为艰难。“我们专注于解决严肃医疗场景相关的问题,要求所有的产品都经得住循证医学的考问。”孙宇辉坦言,“无论布局院内还是院外,希望我们的专业能力都值得医生与患者信任。”

在严苛的循证医学指引下,产品的临床试验结果喜人,严谨的数据结论是致远慧图实力的最强背书。但对企业而言,商业化落地是绕不开的主题。院内产品商业化落地的大考面前,致远慧图将会如何布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见习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