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09/20220930174619ZLGrL8kXd6.jpeg

一波三折上市路!八马茶业再冲刺“茶叶第一股”,这次能否圆梦?

葛爱峰 胡梦然 2022-9-30 18:23:15

本报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

沉寂了四个月的八马茶业于9月22日再度披露招股书,由深交所创业板转战主板向IPO发起冲刺,拟公开发行新股数量不超过2580万股。八马茶业去年4月申报创业板上市,不过一番周折之后在今年5月10日撤单,“临门一脚”未踢出。

记者注意到,多年来,谋求A股上市的茶企不在少数,澜沧古茶、中国茶业、安溪铁观音、华祥苑、七彩云南等知名茶企先后冲刺IPO,争夺“茶叶第一股”,但最终均告失利。

对于茶企上市难的问题,多名受访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国内茶企上市难并非单一企业的问题,而是存在于整个行业内。从生产角度看,茶企的农业特征很强,规模化与标准化难度高;从资本角度看,茶作为消费品的增长较为缓慢,不具备爆发性;从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功能定位看,茶企在很难达到主板上市要求的情况,又不具备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的科创属性。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导致国内茶企上市屡屡受阻。

八马茶业究竟能否顶住重重压力坐上“茶叶第一股”宝座,还需拭目以待。对于整个茶行业而言,即便有茶企成功上市,规模化以及标准化仍在路上。

创业板上市“折戟”

八马茶业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整体数据成绩相对亮眼。从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八马茶业的营收分别为10.23亿元、12.67亿元、17.44亿元和4.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88.16万元、1.16亿元、1.63亿元和4514.69万元;毛利率则为53.66%、53.49%、54.03%和55.85%。于报告期内,八马茶业分别拥有超2300家加盟门店和400家直营店,销售网络覆盖至全国各省份的主要大中型城市。

其实单看营收、利润增长及增速表现,八马茶业上一次IPO所展示的与此次大致相当,为何上次“折戟”?今次又是否可以圆梦?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八马茶业由创业板转战主板的原因,其实是科技含量和业务规模等不符合创业板的定位与要求所致。

在上次终止创业板上市之前,深交所曾向八马茶业发出三轮问询,要求八马茶业说明自己的研发投入以及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等问题。根据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的暂行规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被列入创业板“负面清单”,除非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企业,原则上不支持其申报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对此,虽然八马茶业一方面以销售人员在公司人员结构中占比超过75%为由,将自己定位为零售业而非精制茶制造业;另一方面强调公司经营理念有较明显的创新和创意特征,公司将传统茶业零售与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进行了深度融合,属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但这些解释始终是有些勉强。

此前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八马茶业的身上确实没有看出太多创业板影子,在模式、产品还是渠道等方方面面,其本身的创新能力都是不够的。

“此次八马茶业再度冲刺IPO应该说是对之前的众多问题与不足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之后的举动,转为主板上市,圆上市之梦的概率应该会大一些。”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增收不增利”压力未除

虽然此次八马茶业挣脱创业板的定位束缚,选择主板上市,但能否上市还是需要看回公司整体经营质量以及增长的可持续性。

单看今年第一季度成绩,八马茶业“增收不增利”的压力仍未消除。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5亿元,同比增长4.2%,但同时净利润却下滑9.88%。从财报数据来看,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占比高、以及存货影响,反映短期经营质量不佳。若问题持续,则可能会出现部分存货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价格下降或出现滞销等情况,从而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八马茶业此次转战主板上市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八马茶业证券事务部发送了采访函件,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实用金融商学执行院长罗攀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从八马茶业上市板块的申请变更可以看出,当前茶企上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从此前深交所的问询来看,茶企的科创属性显然是不足的。按照我国资本市场板块功能定位来看,科创板、创业板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市场定位,都强调企业的科创属性。然而,在这方面茶企与上市板块不符;第二,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上市企业往往要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和爆发性,但是茶企本质上是消费品,而且是非常传统的消费品,与其行业竞品,比如咖啡等还不太一样。茶作为消费品,其消费人群规模虽然广,但是却不具备过度开发的可能。这就使得茶市场的消费规模不太会有太大程度的增长,这反映到茶企上,也是如此。一旦突破1亿元的业绩规模后,很快就会陷入瓶颈期,缺乏明显的增长性;第三,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茶市场具有强烈的第一产业特征,受天气、气候、地域影响都较为明显。当前,茶业市场的基本生产构造是,第一产业种茶树与提供原茶,第二产业加工,第三产业茶文化打造与市场营销。茶业市场虽然跨越三个产业空间,但核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就是说,第一产业决定了茶的品质,而第三产业决定着茶的消费文化,进而决定着茶品牌和茶市场。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从生产角度看,茶企的农业特征很强;从资本角度看,茶作为消费品的增长较为缓慢,不具备爆发性;从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功能定位看,茶企在很难达到主板上市要求的情况,又不具备科创板、创业板等板块的科创属性。种种制约因素导致茶企上市较为艰难。

弥补短板 把握优势

罗攀进一步指出,茶企要想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应该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是弥补短板。目前行业内的茶企具有明显的第一产业农业特征,存在风险较大。茶企可以着力于将当下的“绿水青山不如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等主题用好,科学合理地规划茶山,与茶农建立现代化的采购关系以及采用现代化的原茶储存技术等等。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原茶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次是突出优势。茶作为消费品,尤其是在国内,具备着非常浓厚的消费文化和底蕴。因此,这决定了茶企虽然增长性不足,但是稳定性较好。稳定的销售规模下,若能够保持高效的管理水平,企业能获得较为稳定的利润回报。作为投资者来说,如果不具备增长性,但能够获得持续的分红,同样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当前国内投资市场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改变,多元化的资金对投资要求是不一样的。像一些具备稳定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对那些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