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一家上市公司由于主要业务中外币业务占比较大,存在货币汇率风险,这就需要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出现投机心理,赌一把,就可能由于投机衍生品交易而出现较大的亏损。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屡见不鲜,最新的例子就是奥美医疗。
近期奥美医疗公告称,该公司在2022年4月24日、2022年5月20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同意公司开展余额不超过6亿美元的外汇衍生品交易。
这是由于该公司外币收入占比较大,收入与支出、成本时间不匹配导致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有较大的影响,为保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和目标利润的实现,有必要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
然而本来外汇衍生品业务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工具,保证该公司的外币收入不受汇率波动影响的,但最终的结果是出现了2.9亿元的损失。
该公司公告称,2022年1-10月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产生的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为-29035万元人民币,其中已完成交割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产生的投资收益为-7347万元,尚未完成交割的外汇衍生品业务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1688万元。因交割日即期价格与锁定价格存在差异,尚未完成交割的外汇衍生品交易预计损益金额会随外汇市场情况变化而发生波动。
该公司公告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是,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年初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3535,今年4月起美元持续走强,10月离岸汇率最高突破7.37,截止到2022年10月31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为7.3220,相较年初汇率变动超9600个基点,美元升值幅度高达15.24%。
由此可见,该公司可能在此期间,做空了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在美元大幅升值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账面亏损和实际亏损,这显然不是因为投资衍生品,而是衍生品投资操作不当,或者在衍生品投资过程中出现投机心理,赌单边的市场走势所导致的。
由于疫情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美国经济在美联储宽松政策下率先复苏,美元开始升值。许多分析师认为美元不会升值而会贬值,因为美联储大放水,美国发生通胀,美元币值会贬值。
这个判断显然是过于肤浅,尽管一个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本币会出现贬值的预期,但是美元是个特例。美元是世界货币,是避险资产,当其他经济体同样出现通胀和经济危机时,美元并不是通常的逻辑出现贬值,而是其他资金涌入美元资产,美元会升值,这一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得非常明显。
此轮由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的美元升值,从去年就开始了,但是在去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人民币都是非常坚挺的,一度出现美元升值,而人民币更是相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中国在疫情控制上相当成功,这导致投资者相对看好人民币资产,这可能让一些投资者以为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人民币还会持续对美元升值。
这种看法事实上是不成熟的,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坚挺毕竟是阶段性的,那时候即使美联储也认为美国的通胀是暂时的,是由于疫情引发的供应链危机,直到去年年末这种观点随着通胀的愈演愈烈才发生改变,到了今年持续激进加息,美元的升值更加强劲,人民币持续加速贬值,做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自然就会亏损。
对于以上类似的投机炒汇高风险行为,央行是不断预警的。9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外汇市场事关重大,保持稳定是第一要义。必须认识到,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浮动是常态,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去年,央行在指导外汇市场自律机制过程中,推动市场主体落实“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所谓汇率风险中性是指企业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开展汇率风险管理,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的财务决策,聚焦主业,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不遵循汇率风险中性就会出现要么放任自流,持有较大的外汇风险敞口但不做套期保值或套期保值比例较低;要么存在“赌博”心态,希望利用外汇衍生品谋取收益或从事套利,基于对汇率的单边预判,随意调整交易规模;要么追涨杀跌型,如果人民币连续几天走弱,就大幅降低结汇端套期保值比例,甚至停止套期保值。如果人民币连续几天走强,就大幅降低购汇端套期保值比例,甚至停止套期保值,等等。
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正在持续推进,汇率的波动会越来越大,企业时刻面临汇率风险,这就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进行适当的衍生品交易对资金进行保值,投机炒汇行为是万万不应该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