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央行最近频频出招提振人们对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信心,系列利好使市场不断转暖。
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最能体现央行信心的是这样一句话,“有效需求恢复的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有效需求恢复明显,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央行大数据所掌握的情况,远比一众市场观察者来得更加准确及时,因此,即使“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也要看到,“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所以,“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做好自己的什么事?自然是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一再提出的要求。因为要高质量的发展,央行才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再次表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高质量的发展,还要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为此,央行报告还强调了“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央行报告对经济前景如此乐观自信,而且还尤其在意“海外通胀高位运行”,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那么,央行说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能不能满足市场的预期?会不会宽松不够呢?
这种担心不无原因,但实际上是多虑了。
有经济学家分析,目前国内货币市场,金融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但从货币市场,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不畅,导致社融增长缓慢。因此,市场需要的,还不是央行放出多少流动性,而是这些流动性能不能传导到企业,需要刺激社融、刺激信贷、刺激债券的发行,把流动性导入实体。
恰恰在这一点上,央行的行动快速而不遗余力,影响最大的,自然是11月11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推出的16条措施,因此也被市场称为“金融16条”。主要内容就是稳定开发贷、支持房贷、稳定建筑企业信贷,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维护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的资金链。
除了“金融16条”,还有“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此前,民营房企发债融资上,龙湖集团、美的置业的储架式注册发行已获受理,最新的动作,新城控股也披露,11月17日,交易商协会已受理其15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这“第二支箭” 速度之快,确实如其名称。
稳住上下游链条最长的房地产市场,是稳住经济增长的有利举措。央行这份货币政策报告,特别用专栏形式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讨论,也就是央行在9月阶段性放宽了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下一步,央行还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由此可见,无论是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还是针对房地产的差别化信贷,央行的行动方式,都是质在量先,央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将有力提振我们对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信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