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晓寒 卢晓 北京报道
临近2022年年末,柔宇科技的资金难题似乎还没找到答案。近日,天眼查显示,柔宇科技子公司深圳柔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柔显系统”)因其它规避执行行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而十年前,刘自鸿也曾迎来行业中的高光时刻。当刘自鸿辞去美国IBM的工作,创立柔宇科技时,其所从事的柔性显示屏技术曾领先国内外一众企业,后来在一轮轮融资之下柔宇科技发展壮大,成为国内一家风光的独角兽企业。
但当时超前的技术并没有带来更多客户和规模化落地的产品,柔宇的融资和自身造血变得越来越困难。自去年以来柔宇传出的消息都与资金短缺有关。
12月1日,对于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是否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以及公司当前工作重点,《华夏时报》记者联系到柔宇科技,该人士仅表示以公司官方发布消息为准。
缺钱困境
从近期传出的市场消息看,柔宇科技还没有走出资金困境。
根据媒体报道,被申请人柔显系统欠付申请人货款3373万余元,应按照约定分9期偿还。此外,其应当于12月31日前向申请人支付147万余元,其中包括律师费、诉讼保全费及诉讼保全担保费。此案于今年9月已强制执行,执行标的约为3824.7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柔显系统成立于2014年11月,由柔宇科技全资持股。目前,该公司还存在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06万元。
这并不是柔宇及其子公司第一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天眼查显示,今年10月,柔宇的另一家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两次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原因是其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9月20日,该公司和其母公司柔宇科技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限制消费对象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刘自鸿。
柔宇科技本身在8月到10月份也有五次被强制执行的记录,执行标的超过1亿元。柔宇曾在 9月19日发布声明称,有部分自媒体文章提及的商业纠纷,已通过友好协商或正常法律途径予以解决,目前公司运营正常有序。
但这仍然难打消外界对于柔宇资金短缺的猜测。
一方面,柔宇的融资不再像过去容易。天眼查显示,柔宇的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0年5月,当时柔宇科技获得了一笔3亿美元的F轮融资。在这之后,柔宇未再对外宣布新融资。
在这之前,虽然柔宇经历过多轮融资,但其为建设产线投入的资金就已经超过所有融资的总金额。
根据柔宇科技独立董事刘姝威在今年4月发布的文章,自2012年成立以来,柔宇共进行过9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合计98.5亿元,加上经营资金流,合计现金流入116.28亿元。而公开资显示,2018年,柔宇科技在深圳建成的“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花费的资金就有约110亿元。
柔宇也从获得最后一次融资的2020年开始,将目光投向二级市场。2020年年初,柔宇曾经尝试赴美上市,后来主动取消了上市计划;2020年12月,柔宇又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准备募资144亿元,但在次年2月其又撤回了上市申请。
另一方面,柔宇自身又远未达到盈利的阶段。柔宇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三年半时间内柔宇累计营收5.17亿元,而累计亏损却高达31.95亿元。仅2020年上半年9.6亿元的净亏损额就接近上年全年的亏损规模。
2021年,柔宇开始拖欠员工工资,今年4月初,柔宇内部宣布“放假三个月”。当时,一位前柔宇科技员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在2021年9月就开始对所有员工欠薪,CEO刘自鸿在11月份开全员大会的时候,说的重点仍然是融资和看好公司的前景,员工感受不到一丝愧意。”
不过也并非完全都是坏消息,今年1月,柔宇宣布获得了来自一家做商用机器人的公司中智卫安价值30亿元的订单,其将向柔宇科技批量采购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更早前的2021年11月,柔宇还宣布签订了一笔总计6亿元的订单合同,但并未透露客户信息。
谁会拯救柔宇
在柔宇出现资金链危机后,刘姝威曾在今年4月13日和14日连发两篇文章,呼吁“拯救柔宇”。文章详细列举了柔宇的主要研发成果,并在最后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引进战略投资者。
她认为,柔宇科技的三位创始人掌握国际领先的柔性技术,但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创造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续运营缺乏经验。
这也是国内大多数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去科技型企业创业大多依赖融资生存,即便在商业经营方面缺乏经验,仍然会因技术或产品被投资人看好,团队得以成长和完善。
比如,柔宇的柔性屏幕在2014年第一次亮相,公司发布了全球最薄仅0.01毫米厚的彩色柔性显示屏。第二年,柔宇就获得了近11亿元的C轮融资,并进入全球独角兽公司行列。
“柔宇在当时的技术很超前,所以投资人很看好,输了很多血。但问题是找不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他把想法介绍给相关客户的时候,客户不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品太超前了,在当时现有的设备上用不上。”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2015年,柔宇科技放弃与厂家合作,开始自建生产线,原因是柔宇担心把自己的技术、工艺拿到制造商的产线上跑会泄露技术机密。2018年,柔宇宣布建设的产线实现量产。
这一年,柔宇发布了搭载自身柔性屏的第一代折叠屏手机“柔派”。但对于一家柔性显示屏制造商来说,新进入一个已经处于红海的陌生领域,包括手机的技术、运营、销售、服务等整个产业配套体系都要自己建设。
“柔宇不具备这个能力,公司砸了很多钱,也出了手机,但是手机在市面上卖不掉。遇到的问题同样是没有把产品商业化。柔宇只能想办法熬过去,等到产业发展跟上来,再销售。”张孝荣说道。
但在这个阶段,柔宇与三星、LG、京东方等研发柔性屏的主流屏幕厂商产生了技术路线的分歧。柔宇认为自己的技术路线可以降低设备的投资成本、提高良品率,但后续并没有下游手机厂商使用柔宇的屏幕方案。
张孝荣认为,早些年,柔宇找不到市场,是因为其技术太超前,现在则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大,走另一技术路线的企业虽然成本贵一些,发展慢一些,但配套好,他们的柔性屏生产后,直接就可以用在手机上,市场迅速就能铺开。
刘姝威在上述文章中表示,如果与柔性技术相关的公司成为柔宇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公司可以获得柔宇的基础研发成果,柔宇也可以集中精力做研发。
不过张孝荣认为,战略投资柔宇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怎样把东西商业化,变成市场接受的产品,柔宇始终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假使具备这个能力,但最好的发展时机又过去了。”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