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制表
本报记者 耿倩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近期,基金发行呈现回暖趋势。
短期来看,本周过半,市场上已有19只(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新基首发,另外还有5只即将开始认购。单月份来看,根据Wind统计数据,11月以来共有148只基金发行,同比增长了120.90%;总发行份额为1506.80亿份,而10月份仅有608.24亿份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新发基金数量还是发行份额,债基都拥有更高的占比。《华夏时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11月新发基金当中,债基发行数量有64只,占发行总数的43.54%。当月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为1226.08亿份,超出当月发行总份额的8成。
站在当下节点,受访的多位基金经理都更加看好2023年市场,认为机会大于风险。
“数”“质”双升,11月新基发行翻倍
本周新基发行回暖。Wind数据显示,12月5日至12月9日,市场共有24只新基首发。其中,截至12月7日,已有19只基金开始认购。以上新发基金来自20家基金公司,其中嘉实基金发行了4只,博时基金有2只。
从基金种类上看,债券型基金占比最多,共有11只,占本周新发基金总数的45.83%;混合型基金有7只,占比为29.17%;股票型基金、FOF基金和QDII分别有3只、2只和1只。
值得注意的是,24只新发基金认购天数首尾相差较大。Wind统计数据显示,华商研究回报一年持有A、国新国证鑫裕央企债六个月定开、东吴添利三个月定开A等7只基金认购天数在88天以上,其中东吴添利三个月定开A认购时间最长,为90天。南方基金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嘉实信息产业A等5只基金认购天数在10天以下,其中万家优享平衡A认购天数最短,仅为2天。
将时间线拉长,《华夏时报》记者发现,11月份新发基金也呈现了回暖态势,且恢复明显。Wind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共发行148只新基金,发行总份额为1506.80亿份。而10月份新发基金数量仅为67只,发行份额总计608.24亿份。不管是从基金数量上还是发行份额上,11月份的数据都较10月份有了将近翻倍的提升。
从基金种类上看,债券型基金数量最多,发行份额占比也最多。根据Wind统计数据,11月份新发的债券型基金有64只,占发行总数的43.54%,发行份额共计1226.08亿份,占据总发行份额的81.37%。混合型基金发行数量排名第二,11月共发行了36只。股票型基金发行数量为28只。此外,FOF基金发行了12只,REITs基金3只,QDII基金4只。
在发行份额上,11月份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10.25亿份,高于10月份的9.08亿份。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份发行的148只基金当中,发行份额在10亿元之上的只有30只,占总数比例仅为20.27%。其中,7只基金发行份额超过60亿份,其中鹏华永鑫一年定开发行份额最高,为79.95亿份;中银乐享和汇添富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A发行份额并列第二,为79.80亿份;发行份额在70亿份之上的还有国泰鑫裕纯债,发行份额为76亿份。此外,发行份额在2亿元以下的有72只,占比高达48.65%。
记者梳理统计数据后发现,11月共有72家基金公司参与发行了新基金。其中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发行了6只,中欧基金和华夏基金发行了5只,广发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鹏华基金、平安基金发行了4只。
2023年机会大于风险
站在2022年年尾,多位基金经理看好2023年的市场,纷纷表示“机会大于风险”。
对于后市,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刘伟伟相对比较乐观。他认为,经过一年的调整,A股的估值水平已经降到历史低位区间。“明年随着经济进入复苏的阶段,企业盈利也有望随之修复,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顺周期的行业有望进入基本面的右侧拐点,从而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比如大消费板块、传统周期板块以及金融地产等。另外,对于一些高成长行业,我们觉得明年还是有机会延续高增长的态势,比如光伏储能、电动车、军工、半导体、信创等方向。”
博道基金袁争光同样在其文章中提到,股票市场的底部区域已经明确,未来新一轮的周期可能会启动。他预测,2023年宏观经济应该是一个企稳回升的过程,从长线展望来看,大类资产再配置的过程依然在进行中,而且正处于中前期。中观上,他建议重点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核心成长板块,主要是强市场需求叠加顺周期政策的方向,包括汽车零部件、光伏、风电、军工等赛道;二是周期底部叠加政策促进,包括计算机、半导体、机械、汽车,以及港股;以及新一轮产业周期中,基本面底部回升叠加低估值的行业,包括合理估值下的食品饮料、医疗,逆周期的地产,以及存量需求、更新需求逻辑下的地产链。
“结合当下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我们认为股票市场2023年的表现相较2022年好的概率更大。”中欧基金行业精选策略组基金经理代云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看未来三年,我们认为当下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投资性价比很高。当前,A股主要指数在10月底低点位置的估值水平基本上和2018年末熊市尾部相当,沪深300整体估值相较彼时更加便宜,创业板指便宜程度稍有差距,但也处于过去3年低位区间。同时,港股的估值一度是过去十年相对最低水平。从自下而上的角度看具体企业的估值分位,经过今年的大幅调整,价值洼地增多,长期潜在回报机会有吸引力的股票也越来越多。
对于2023年投资机会,代云锋认为可以挖掘的机会依旧不少。“大方向上,依旧密切关注和跟踪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并努力在高端制造领域和新兴服务领域寻找出一批中长期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当前时点看,无论是我们引领全球的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消费电子、通信设备、互联网,还是国产替代潜在空间大的通用机械、半导体、科学仪器与服务、新材料,以及短中期需求确定性相对高的军工、信创、医疗服务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