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12/20221213170146dzxg9DTbS3.jpg

11月汽车产销不及预期,终端市场承压增长乏力

牛小欧 于建平 2022-12-13 17:33:53

本报记者 牛小欧 于建平 北京报道

2022年已进入尾声,但受到客观因素影响,汽车行业压力显现。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疫情对汽车消费市场冲击影响,消费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终端市场表现疲软,供给端节奏放缓,为汽车市场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中汽协日前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2%和7.1%,同比均下降7.9%。1—11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到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累计增速放缓,较1—10月分别收窄1.8和1.3个百分点。

年底翘尾现象未显现

按照以往车市传统惯例,每年金九银十之后,是年底最后两个月的销量高峰,尤其是车企为冲业绩,在年末的两个月,销量会迎来高增长。但是今年的11月,终端市场承压明显。

陈士华告诉记者:“11月,全国多地受疫情多发/散发等影响,终端市场承压,汽车产销略显疲弱,总体表现不及预期,与去年和前年相比,并未出现往年的年底翘尾现象。”

具体来看,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5.1万辆和207.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8%和7%,同比分别下降3.9%和5.6%;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70.2万辆和212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5%,

在疫情冲击下,高端品牌仍保持较强市场韧性,总体表现良好。11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8万辆,同比增长18.2%。同比增速超过乘用车市场23.8个百分点。1—11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51.1万辆,同比增长12.7%。

特别要注意的是,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114.7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48.3万辆,环比下降16.8%,同比下降29.6%;1—11月,传统燃油乘用车中,20万—25万元、30万—35万元市场表现相对较好,50万元以上市场由于低基数影响,同比增长最显著,为41.3%。目前主要销量贡献仍集中在10万—15万元,为528.8万辆,同比下降5.7%。

陈士华分析称:“累计增速放缓。受疫情影响,批发端和终端市场都承受较大压力。今年购置税减半促进消费政策对稳定车市增长起到明显的作用,但下半年的疫情影响到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正如陈士华所言,落实到市场端,11月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105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27%。1—11月,常规燃油车市场零售1334万辆,同比下降14%。而燃油车的增长乏力也直接影响到了成体零售水平,1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64.9万辆,同比下降9.2%,环比下降10.5%,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金九银十铜十一”的环比下降特征。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11月乘用车零售销量的下滑远超行业预期。具体原因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因此,伴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业界对于12月乘用车市场的走势预判也更加乐观。”

《华夏时报》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传统燃油车中,中高端车型市场还较为火热,但是A00级、A0级的表现则很冷淡。一家广汽本田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近两个月很明显的感受就是消费者更偏爱B级车,但A00级、A0级、A级的车型却鲜少有人问津。比如之前一直卖得不错的飞度,现在来询问这款车的消费者锐减,购车热情并不高涨。”

11月,商用车依然处于低位徘徊态势。当月产销分别完成23.5万辆和25.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1.2%和7.5%,同比分别下降33.4%和23.4%;1-11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2.7万辆和30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2.1%,继续呈现两位数下滑。

车市仍需持续政策促进

今年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汽车行业里的一抹亮色,11月份再次刷新历史新高,但是与之前相比,增幅有所收窄。11月,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6%和72.3%,市占率达到了33.8%。

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按照预计,中汽协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可达到670万辆,而虽然明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结束,但是预计新能源汽车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总量预计可达900万辆。与燃油车的结构明显不同的是,1—11月,新能源乘用车,各级别同比均呈现正增长,其中A级涨幅最大。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209.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倍。

除了新能源之外,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起势延续,是车市的第二抹亮色。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11月销量112.9万辆,同比增长9.8%,市场占有率达到54.4%,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第三个亮点则是汽车出口同比大幅上升。11月,汽车企业出口32.9万辆,环比下降2.5%,同比增长64.8%。分车型看,乘用车本月出口27.6万辆,同比增长62.2%;商用车出口5.3万辆,同比增长79.7%。新能源汽车出口9.5万辆,同比增长1.5倍。前11个月,国产汽车出口达到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三个亮点相辅相成。陈士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国品牌的持续增长,得益于三大方面,第一是中国品牌出口持续发力;第二是我国新能源布局较早,越来越成熟,因此渗透率较高;第三则是中国品牌的供应链相比合资品牌更具有灵活性。”

对于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走势,中汽协预测,预测2022年、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分别为2680万辆、2760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预计为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累计销量预计为380万辆,同比增长15%。今年初,中汽协曾预测全年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2750万辆,同比增长5%,而7月时曾下调为3%,如今中汽协再度下调全年预测销量目标至2%,也说明了车市存在一定的压力,仍需应对预期转弱等挑战。但至于中汽协为何今年的预测增幅高于去年,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3年汽车市场发展有六大有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适度恢复、宏观政策支持汽车消费、疫情防控放开有利经济恢复、海外需求及新能源出口继续发展、芯片供应逐渐恢复、商用车需求触底反弹。”

虽然中汽协对2023年汽车市场更乐观,但预测增幅也仅比2022年高出1个百分点。中汽协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批发端增速放缓,国内终端市场增长乏力,汽车市场整体承压明显,消费潜力释放不及预期。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窗口期,消费市场的平稳健康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对此,中汽协呼吁,汽车市场仍需要持续不断的政策促进,包括建议2023年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及地方相关促消费政策等能够继续延续,深入挖掘并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带动产业发展,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