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鑫 摄影)
本报记者 姜艳鑫 黄兴利 北京报道
“居家”很久的人们正在冲向今年最后一轮消费潮。不约而至的冬至,代表着冬天正式开始进入最冷的阶段。12月23日的北京,街边一排排的店里照射出温暖的灯光,红绿灯下因为晚高峰也出现了车辆堵塞,不久前曾短暂消失在北京城的一幕幕,仿佛都想赶在2022年结束前回来。
2022年12月23日,距离今年结束与新年到来还有9天。23日晚间,《华夏时报》记者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平安夜、圣诞节、跨年夜,三里屯商圈已经可见圣诞树装饰与灯光点缀,商场餐厅里偶见有人推杯换盏,街边火锅店的玻璃上也开始出现水蒸气遇冷滑下的水滴,点滴间可以看到这个冬天消费复苏正艰难且坚定的进行。
复苏进行时
12月23日,三里屯太古里北区入口处,三三两两的人们在戴着口罩进入商场,曾经摆在入口处扫码测温的提示已经不见踪影。
“我已经连续好几天上班了。”三里屯太古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客流和一个月前比还是很少,但和前几天比要多一些了。”一位美团配送骑手表示:“最近还是买药的多,今天跑的单数也就40多单,再多也没有了。”
进入三里屯太古里,正前方地上摆放的兔子装饰,无声的告诉大家虎年即逝,兔年即将到来。位于入口处经历装修焕新升级后的阿迪达斯全球旗舰店外,今年世界杯冠军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视频正在循环播放。五光十色的灯光下,已有不少行人,喜茶店里店外,几乎坐满了小情侣们,苹果旗舰店里也开始人头攒动,不时还有推门进入的人。但曾经举着相机蹲守的美丽抓拍者们却并未在当天出现。
地理位置较好的丝芙兰店里的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消费者以情侣、姐妹的组合最多,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很多大牌化妆品店内。但相比之下,潮服店则显得十分冷清,店内几乎没有消费者出现。
记者走访了位于三里屯商圈的发现,外出的重头戏仍是餐饮,大部分餐厅内都已有消费者就餐,或许是因为冬天的原因,室外并未有服务人员在外招待,顾客自己查看摆放在店外桌面上的菜品宣传单。
其中,三里屯南区的希腊风味餐厅萄木店内几乎坐满了顾客,自助餐大渔之观店内也是同样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记者观察发现有近一半的餐厅内仅有少数客人。网红餐厅面包与黄油门前虽不见往日的购买长队,但从频繁进出的消费者与室外摆放的外卖订单可以看出,消费依旧火爆。
在三里屯商圈的中国红街,火锅、烧烤是最热门的两个品类,偶见店内服务员热情的迎客声传到门外。同一条街上的酒便利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门外贴着限流50%,容纳6人进入的标识,与火锅店、烧烤店相比有些落寞的是一旁没有开门的串串香店与一街之隔开门没客的黄焖鸡、板面、沙县小吃店。
发券促消费
不过,在所有的餐饮品类中,火锅在这个寒冷的冬夜热度在升温,商家们为了促进消费也是花招百出。
“疫情这几年,各地政府相继开展了发放消费券助力消费复苏的活动,消费券已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举措之一。” 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在《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渠道助力消费复苏,为餐饮行业增强更多的活力。
记者了解到,为助力餐饮消费复苏,自12月17日起,呷哺集团启动24周年庆“充多少赠多少”优惠活动,旗下呷哺呷哺、湊湊、呷哺食品、茶米茶、趁烧等多个品牌均参与本轮活动。
“消费者可在任一品牌线下门店或线上小程序等渠道充值,充值金额和赠送的现金代金券可在任一品牌餐厅或线上使用。”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公司计划投放共计5亿元储值赠送的现金代金券,相当于“真金白银”的打折,最高可低至5折。
据呷哺集团方面透露,即便现在餐饮还处于恢复前,但活动仍取得较好的成绩,上线仅4天,储值占比(储值除以营收)近60%,累积储值金额超2000万元。呷哺集团还方面透露,自12月16日起,华北市场迎来恢复堂食的首个消费小高峰,部分餐厅客流迅速回暖,重现排队等位的场景;例如北京的朝阳大悦城、新奥购物中心、石景山万达等社区商圈的餐厅客流迅猛恢复,环京区域如燕郊、保定、邯郸等餐厅也迎来满满的烟火气。
巴奴方面也对记者表示,自取消48小时内核酸阴性要求后,北京总体门店堂食人数有大幅度上升,并且在取消核酸当天出现了排队,个别菜品会也存在卖完的情况,店长会根据上客数调整备货量。
此外,据媒体报道,12月22日,首届“冬至团圆节”正式启动,活动围绕年末岁尾的消费黄金期,力求以传统节日塑造新的消费习俗,以节兴商复市。北京银联携手50多个商圈以及零售、餐饮、文娱等场景的众多优质商家,发放四大主题消费券,助力消费。
“疫情这几年,各地政府相继开展了发放消费券助力消费复苏的活动,消费券已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举措之一。”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我们都是参与政府主导的消费券活动,这次我们是以集团为主导,各品牌参与的形式举行。”
呷哺集团方面还表示,这次活动的载体是呷哺集团会员系统,这也是餐饮行业数字化的最新举措;未来,我们也希望不同品牌和商家、不同的行业参与到我们的消费券活动,共同携手一起助力消费复苏。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