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212/20221227191722rdECmzdDdl.jpg

染过“北京株”还会染上“广州株”吗?高峰过后能群体免疫吗?专家解读

方凤娇 2022-12-27 19:16:24

近期,“北京株”与“广州株”时不时被拿来比较,那么在北京已经“阳康”的人员如果去到南方,会不会染上当地的毒株呢?

此外,新冠病毒真的会导致白肺吗?白肺会对肺部造成不可逆伤害吗?居家如何预警白肺?

染过“北京株”是否还会得上“广州株”?疾控中心专家:风险相对较低

据北青报,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张代涛表示,感染的风险相对来说较低,“全国流行的毒株虽说不尽相同,但我国各地流行的株仍以BA.5.2和BF.7为主,它们都是属于奥密克戎BA.5的子分支。从当前看,感染BF.7产生的较高水平的抗体对BA.5.2变异株是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的。因此在刚刚感染BF.7变异株后,再次感染BA.5.2的风险相对来说较低。”

新冠病毒真的会导致白肺吗?

澎湃科技连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张黎、湖北省武汉市第五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龚子龙,两位一线医生就“白肺”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张黎表示,造成白肺的原因有两个:肺部本身感染,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发人体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人体正常生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但是免疫细胞不仅会杀死病毒,也会对自身脏器造成创伤,从而造成“白肺”现象。

重症的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以上,还是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要想让肺恢复到本来干干净净的状态,是比较难的,绝大部分患者会留下肺部纤维化的后遗症。之前有专家统计过,在感染新冠德尔塔毒株并康复一年后,患者的肺功能会恢复,但是恢复态势不会保持太久就会呈下降趋势,且这种下降是不可逆的。

龚子龙也提醒大家,特别要注意“沉默性缺氧”,即“快乐性缺氧病”的发生。患者没有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但事实上肺部已经严重缺氧了,这种现象多发于老年人。他建议,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家中应该常备一个“血氧仪”,及时监测氧饱和度,一旦发现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3%,应该及时就医。

至于新冠会否导致白肺,两位专家认为,新冠的确会对人肺部造成影响,但是造成白肺的概率不是很高。

近期,部分地方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各地想方设法保健康、防重症。目前国内是否仍有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抗新冠病毒药物该怎么用?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作出解答。

我国是否仍有德尔塔变异株流行?

此外,近日,网络上有传言称,我国部分地区同时流行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根据实时动态监测,国内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在流行,也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从12月初至今,国内监测到9个流行的新冠病毒亚分支,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国内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株?

许文波介绍,从12月初至今,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抽样调查,完成了1142个病例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A.5.2和BF.7占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两者合计超过80%。此外,还有7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也在流行。

许文波介绍,这些亚分支中没有发现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都是境外输入而来。12月共发现31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输入国内,其中也包括正在国外加速传播的BQ.1、XBB等亚分支。

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即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严重症状。

王贵强表示,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根据人体内的免疫抗体,再感染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通常越轻,间隔时间长了,症状就偏重。因此,这轮疫情过后,大家仍要注意做好健康防护。

抗新冠病毒药物该怎么用?

王贵强介绍,高龄老人,尤其是有基础病、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属于高风险人群,面对疫情要早发现早干预。一些口服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可以在发病或感染得到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一般在5天内使用。

王贵强表示,这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存在与其他不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研究显示,这类药物不能用于预防性治疗,对重症患者的效果也不明显。

新冠感染高峰过后,能达到群体免疫吗?

12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迎来第一波感染高峰。本轮感染高峰过去之后,是否能够达到群体免疫?专家表示,会一定程度上达到的群体免疫,但如果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可能还会突破免疫屏障。

12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随着感染高峰的结束,加上大规模疫苗接种的背景,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群体免疫,感染的高峰会回落。但由于各地感染高峰有个时间差,回落的时间也不会完全一样。“尽管说感染高峰过去以后,会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整体感染人数会下降,但是高峰和重症、死亡有明确的相关,峰值越高,短时间发病人数越多,越容易出现医疗挤兑,影响重症患者的救治。所以我们还是希望高峰尽量晚来,来了也要尽快的压平。”

同时王贵强也指出,如果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可能还会突破这种免疫屏障。但是从总体的趋势来看,后续感染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是在不断往下走的。“重症的高危人群永远是脆弱人群,只要疫情还存在,就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保护。”

12月12日,张文宏团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华山感染”中发文时提到,当全社会感染率很高、大面积接种疫苗,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逐渐进入群体免疫阶段的时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时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这里面最核心的原则是,我们应该尽一切能力,延缓老年群体的感染时间,最大程度减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数量。”(来源:新华社、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澎湃科技;整理:方凤娇)

编辑:李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