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时间已经走到2022年年尾,北京、上海等经济大省仍在开足马力,抓紧时间窗口“稳经济大盘”。
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稳住经济大盘督导服务视频连线工作会,听取北京、上海、安徽、广东等4省市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协调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督促和服务工作。
此外,近日多省召开部署2023年工作的经济工作会议,其中不少省份再次重申要稳住经济大盘。例如,重庆强调要把稳住经济大盘作为重大任务来抓,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天津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做好防范处置,确保经济大盘、社会大局稳定等。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预测,进入2023年之后,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中央将把发展重点放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提振市场信心上,预计经济表现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2022年实施的一揽子稳经济和接续措施,政策效应将会持续显现,2023年还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共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稳经济大盘”年末再发力
纵观2022年,从5月份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到8月底、9月初国务院派出多批由正部级官员亲自带队的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再到11月底、12月初的督导和服务组“回头看”,稳经济大盘可谓贯穿了过去一年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接近年尾的时间窗口,这一任务又被重新提及。
12月26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稳住经济大盘督导服务视频连线工作会议上,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要求,4省市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加大工作力度,抓住时间窗口,扎实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狠抓任务落实,统筹推进保交楼、稳就业、保供稳价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力以赴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促进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实现明年好的开局。
同时,在近期各省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稳经济大盘”也成为高频关键词。
12月26日举行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四川省而言,明年既是保持回升势头、稳住经济大盘的窗口期,又是优化动能结构、提升发展质效的攻坚期,经济下行压力虽大,但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12月29日,重庆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指出,2023年要强化四方面工作导向,首先就是稳进增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住经济大盘作为重大任务来抓,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下更大力气稳工业、稳市场主体;同一日,天津召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其2023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任务包括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做好防范处置,确保经济大盘、社会大局稳定。
多地喊出5.5%以上增速目标
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此时各地抓紧“稳经济”的时间窗口,不仅是为了今年的经济目标,更要为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奠定良好的开局。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许多城市都将2023年的GDP目标预期设置在5.5%以上。比如,山东济南、青岛、烟台2023年目标GDP增长5.5%以上,湖南长沙、安徽璧山GDP目标增长7%左右,云南曲靖GDP预期增长8%以上。
“5%是明年GDP增长的一个底线,如果明年GDP增速达不到5%,未来的经济增长会比较麻烦。”近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公开演讲中表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经济、外贸大省已经先行出发。11月底,江苏苏州市组织企业赴日包机服务,举办多场交流推介会,达成意向投资额18.6亿美元,外贸企业争取订单金额超10亿元;12月初,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志成率浙江省“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首发团出访,截至中旬已带回超26亿美元的进出口合同和意向合约;广东省商务厅也组织企业包机前往迪拜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会上中国参展企业收获意向订单总数超过10亿美元。
不过总体来看,由于海外需求走弱,2023年出口仍将进一步承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欧美国家可能陷入衰退带来的挑战,2023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将承受较大压力。而相比东南亚国家,中国传统的成本、价格优势逐渐削减,未来要抓紧巩固质量、技术、服务、品牌等新的优势。
温彬、王静文则认为,尽管2023年出口增速可能出现负增长,但在内需支撑下,经济有望总体回升。疫情防控放松将有利于经济恢复,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会叠加发力,在低基数效应之下,预计2023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