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1月13日晚,韦尔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韦尔股份预计实现净利润8亿元至12亿元,同比下滑73.19%至82.13%,扣非后净利润为9000万元至1.35亿元,同比下降96.63%至97.75%。
这份业绩预告显然超出了市场预期,然而其股价却不跌反涨,在公告发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连续上涨,更是在1月16日盘中触及涨停。截至1月18日收盘,韦尔股份报93.18元/股,总市值1103亿元。回看2022年,韦尔股份的股价以66%的跌幅在芯片板块位居前列,总市值蒸发超1000亿元。
针对本次业绩暴雷,《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韦尔股份总部,并向其发送采访函,但截至目前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智能手机为主的消费电子出货量持续下滑销量受挫,形成巨大库存,进而导致巨额存货跌价,使得公司业绩下降。而股价上涨,则是源于年底股市大盘反弹,芯片电子板块受到主力资金加持,带动公司股价上涨。
千亿芯片龙头业绩暴雷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1.49亿元,同比下降近40%。结合本次业绩预告,韦尔股份在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或亏损超9亿元。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韦尔股份在公告中解释称,是由于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受到较强冲击,也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细分市场的出货量有所下滑,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公司的营收规模和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均有所下降。
根据财报,过去一年,韦尔股份饱受库存问题的困扰。2022年一季度末,韦尔股份的存货为104.70亿元,二季度末增至126.44亿元,三季度末更是增加至141.13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占当期期末流动资产的64.38%、总资产的38.06%、净资产的71.67%。
韦尔股份表示,受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单价出现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针对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以及部分库龄较长的产品,公司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93亿元。
“2022年第四季度,虽然公司的库存水位已经有明显的回落。”韦尔股份表示,但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依旧不及预期,供应链企业的库存去化压力持续上升,导致价格竞争加剧,公司部分产品(例如:应用于手机终端的64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期将进一步降低,出于谨慎角度考虑,公司基于截至目前可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预计2022年度全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3.4亿元至14.9亿元。
针对库存问题,在2022年三季报业绩会上,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曾表示,受到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以消费电子为主的行业供应链各环节库存都处于较高水平。去年三季度以来,公司已在积极的进行产品线以及供应链策略的调整,消化库存,降低库存风险,寄希望四季度公司持续调整供应链和销售策略,以及下游库存的逐渐消化,电子元器件的供需情况实现再平衡。
对此,中信证券认为,公司存货增加,一方面系智能手机需求较弱,下游客户主要以去库存为主,而公司在手机产品端逐步转换代工平台,亦有相应的保障性备货措施,此外公司在安防、汽车等产品亦有存货阶段提升。
在张孝荣看来,企业目前挤压的库存需要一定时间消化,预计兔年年底手机市场复苏以后,库存压力会得到一定释放。他认为,电动车产业在2023年依然会维持快速发展的状态。车用芯片和车用电子产品需求较大,有的配件甚至供应紧张。相关企业可以快速调整航道,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消费电子行业有望复苏
2022年,受全球疫情扩散、地缘政治形势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以智能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受到较强冲击。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2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1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323.8万部,同比下降34.1%,其中,5G手机1792.0万部,同比下降38.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7.1%。2022年1—11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44亿部,同比下降23.2%,其中,5G手机出货量1.91亿部,同比下降20.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3%。
对此,张孝荣认为,消费电子行业发展依赖于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经济环境好,人们更换产品快,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快,产品迭代频率高,技术创新多。国内消费电子行业现在处于产业低迷状态,未来景气度将随着经济恢复而逐渐提升。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新兴市场需求低迷体现了全球宏观经济扰动如通胀、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暂时性影响了消费者对手机等非必需品的消费能力。而在供给端,在2021年上半年缺芯影响下,2022年年初主要安卓厂商均加大了备货力度,叠加低迷的需求,导致2022年下半年起终端品牌如小米、联想等面临较大库存压力,并传导至上游供应链。虽然从去年二季度末起各主要厂商加大了去库存力度,但截至三季度末安卓品牌库存水平仍处于较高位置,供需双端错配仍在持续优化中。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到了消费电子行业上涨的窗口。从政府角度来看,促进消费,尤其是消费电子的消费,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各地政府都发放了很多消费电子方面的消费券,用来促进消费电子行业发展;从企业角度来看,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技术发展迅速,落地场景越来越多;从消费者来看,临近春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促进消费最重要的时间节点,近期,老百姓已经到了更新手机类消费电子的窗口,客观上会促进行业发展。
“2023年消费电子行业有望率先周期触底反转”,也成为近期机构对行业的一致看法。
东莞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2年电子行业景气度承压,各细分子板块走势也不如人意,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萎靡,影响行业整体需求。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厂商正处于去库存阶段,板块基本面进入底部区域,而国内的疫情政策变化也有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智能手机销售数据有望在2023年回暖。展望2023年,半导体设备/材料、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国产替代继续进行,而AR/VR、汽车电子等终端创新也将持续推进,电子行业有望迎来较好的长期布局时点。
长江证券研报则认为,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出货量或进一步下滑,行业短期仍受到疫情、宏观经济、换机周期等多方面的影响,半导体行业景气仍在筑底区间。分析师表示,多家业内公司已经调整晶圆厂下单计划,预计存货水平有望在1-2个季度内见顶,在2023第二季度后回归正常。
招银国际研报表示,库存水位下降并不意味着市场好转,也不一定意味着下游OEM厂商就将大幅增加订单。“在行业周期的这一阶段,对于供应链的收益上行及价值重估而言,需求方市场信心的变化将是比库存消化更有价值的催化剂。”招银国际分析师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