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2/20230203173425YhRQBMC5de.jpg

专访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院内院外双轮驱动策略,让医疗AI更加可及「破局者,十年十人」

郭怡琳 2023-2-3 19:16:33

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编者按:致敬创新是“破局者,十年十人”栏目的主线,我们寄希望回顾医药、医疗、大健康领域那些创新诞生的过程,分享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借鉴。第四期“破局者”是鹰瞳科技(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张大磊先生获得2022华夏大健康™金手杖奖·「十年十人」十大破局者荣誉。

“医疗AI已经跨过了价值验证的阶段,正在往更大范围的服务临床,服务医生和患者而努力。希望未来能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在最近一次的专访中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在他的带领下,鹰瞳科技2020年8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第一张眼科AI的医疗器械三类证,并于2021年11月5日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医疗AI上市公司,也是截至目前赛道内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张大磊表示,“上市在我看来不过是另一轮的融资,整个公司战略方向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而且我自己经历过多次折腾,对外界的关注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做好产品以及体验,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次改变职业生涯的变故

1982年出生的甘肃人张大磊,从小就有颗“程序员”的心,中学时就开始自学编程。大学本来要选数学,但没拗过是数学教师的父亲的意愿,便到了第二军医大学学医。之后,顺利毕业的张大磊毅然投身到了编程的海洋。

直到2014年,张大磊遭遇到了人生当中一次重大变故,这改变了张大磊的思想,打算进入当时还未兴起的医疗AI行业创业。“我的家人被误诊了,经历了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生死考验,改变了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认知。”张大磊回忆道。

在张大磊的记忆中,同年的一天,他曾站在北京四环边上的理想国际大厦19层,彼时那里还是新浪的办公室所在地。他记得那天的天气非常好,四环上的车也特别多,但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很伤心的事儿,“有多少人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多少人能够随时随地找到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呢?如何让每个人都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呢?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做了现在这家公司鹰瞳Airdoc。之所以把名字取成鹰瞳Airdoc,源于我们希望优质的健康服务像空气一样如影随形,且不会因时间空间而改变。”

医科背景、程序员的职业生涯,这些都让张大磊最终选择走出舒适区,开启了医疗AI的创业之旅。

“知晓自身的健康状态,是每个人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利。”张大磊如是说。但从他家人的经历以及周围人的经历来看,“大多数人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现在的时代里,一个人必须要某一天预约某个大夫,挂个号,然后找一大堆医疗机器,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我觉得这个特别原始。”

在此背景下,张大磊决定构建一个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健康状况,不漏诊不误诊的基础服务网络,这个网络不依赖于任何第三方的利益组织,完全忠于每个人,最好是在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中,随时都能自己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然后帮助自己做决定。

张大磊介绍,导致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中风,二是心梗。它们带来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很多人害怕的肿瘤等疾病。实际上这些疾病都有长期的、持续的血管改变,在任何一个时间点直接观测这个人的血管,就可以发现相关的风险因素,以及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刚开始我们想得很大,想让所有人身上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技术得到预诊断。”张大磊说,从2015年刚创建鹰瞳科技到2016年期间,他们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也是一个聚焦的过程。

“鹰瞳Airdoc一直长期在做这个事儿,我们用深度神经网络时刻学习一个人的血管不停发展变化的过程,请最顶级的医疗机构专家做标注,教会算法识别疾病和分期,分辨到底哪种情况是正常,哪种情况是异常,如果有异常,是几型几期,包括哪些是动脉硬化、动脉弹性减弱、动脉阻塞,哪些是心梗、中风、糖尿病、高血压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步一步把不同的产品以最精准的程度呈现给用户。”张大磊说。

“开始公司化运作之后,我就把很多项目砍掉了,现在越做越少、越做越聚焦,聚焦到只看一个人的血管和神经的健康状况。”张大磊对记者说。2016年之后,鹰瞳科技便在聚焦的基础之上,长成了一家基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

“让每个人自己就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聚焦之后,让张大磊欣慰的是,现如今的鹰瞳科技成绩斐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鹰瞳科技现已是全球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

回首鹰瞳科技自成立至今走过的7年时间里,受到各类资本的青睐。根据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鹰瞳科技上市前完成了7轮融资,投资方多以战略股东为主,其中不乏复星、搜狗、平安、中信等知名企业。

成绩斐然的背后,鹰瞳科技也直面挑战。从研发角度来讲,通过视网膜可以发现的常见疾病多达200多种,目前鹰瞳科技的算法已可以做到识别其中55种。“如何不断地增加系统识别病种,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天然诉求。因此我们非常重视科研创新和合作,通过加强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地持续优化算法和研发新的算法,例如通过视网膜检测判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当下病情及风险,这些都是我们在持续努力的事。”

与此同时,在早前的产品验证与试用过程中,鹰瞳科技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真真切切的现实应用问题。比如眼底相机设备型号多、操作不熟练、光线太亮、老人没智能手机等等。对此,鹰瞳科技一方面从算法本身去解决问题,比如做到了算法模型可以适配市场上所有的主流相机,还首创了图像质控功能,这意味着其产品不需要依赖于操作人员的阅片经验来判断图像是否合格;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产品运营队伍,鹰瞳的员工们变身设备技师、产品培训师、操作员……不仅人人可以熟练操作设备、进行现场培训,而且还设计制造了遮光布、隔离罩等等简易有效的实用辅助工具,为现场应用排除了各种阻碍。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也成为了鹰瞳科技日后服务千万到亿人群的宝贵经验。

事实上,鹰瞳科技的成功得益于很早就明确了的“院内院外双轮驱动”的商业化策略。

2020年8月,鹰瞳科技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第一张眼科AI的医疗器械三类证,这既是对鹰瞳科技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的认可,也给其产品的全面临床使用打开了大门。拿到三类证后,鹰瞳科技便开始了产品在医院的商业化应用。

2019年,鹰瞳科技获得了“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吴文俊奖,2021年鹰瞳科技又跟中山眼科中心一起再次获得了吴文俊奖,成为了第一家两次获此殊荣的医疗AI公司。截至2022年6月底,在医疗场景下,鹰瞳Airdoc的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在36家医院、50家基层医疗机构、160多家体检中心实现商业化应用。与此同时,鹰瞳科技还开发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广泛应用于保险公司、视光中心及药房等大健康场所。2022年8月,鹰瞳科技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第一批入选的医疗AI企业。

张大磊坚信,重视产品研发投入,研发出更多符合临床价值的医疗AI产品,才会带动企业进步。截至目前,鹰瞳科技已经拿到了10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在细分领域内保持领先。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医学影像AI的认识越来越深,张大磊认为,只要产品能够真正解决临床问题,真正能为医生和患者创造价值,那么产品的规模落地就不是难题,未来希望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可及性,让每个人自己就能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