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丁琦 本报记者 于建平 北京报道
月初还深陷“退市风波”中的法拉第未来,短短半个月就已峰回路转。
近日,贾跃亭创立的造车公司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宣布,公司与湖北黄冈市政府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合作框架协议并获得来自黄冈市不限于资金和政策的多方面支持。
与此同时,2月7日,法拉第未来宣布融资1.35亿美元。贾跃亭公开表示:“将极智科技奢华的塔尖产品FF 91 Futurist交付给全球塔尖用户,感谢FF股东、投资人的信任与支持,希望大家能在特别股东大会投票支持股票增发提议。”
牵手黄冈,互相筑梦
对于与黄冈市政府的合作,法拉第未来表现得很有信心。
法拉第未来表示,预计黄冈市政府将积极协助法拉第未来在黄冈市进行产业布局,调配相关资源。拟将其中国总部迁至黄冈市,同时保留其加州洛杉矶的全球总部。此外,法拉第中国总部预计将由黄冈市政府引导基金、相关产业基金和FF共同出资建设。
实际上,法拉第未来设立中国总部的消息并非首次,法拉第曾尝试与恒大集团合作以实现国产。在得到恒大集团的支持后,2018年法拉第在广州南沙区注册成立了睿驰汽车,又以3.64亿元的价格拍下了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的地块用以生产FF91,但后来因“控制权之争”,贾跃亭与恒大集团“闹掰”,南沙工厂归恒大集团所有。
除此之外,2021年1月,珠海格力集体有限公司和华发集体有限公司将认购法拉第未来1750万股公司股票,法拉第未来中国总部将落户珠海,但之后该消息并未进一步落实。
值得一提是,法拉第未来和黄冈市政府双方签署的是合作框架协议。对此,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马荟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仅为磋商性意向书,一般为表明双方进行友好合作的意愿,不对双方构成法律约束力的义务或承诺。且协议中均会约定‘本协议仅为合作意向性协议,对双方均没有强制约束力’。”
为加速国内落户,法拉第曾与多地政府及企业进行紧密商谈,但均未实现真正落地。此次与黄冈市政府的合作成了例外。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市承载着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使命,在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提出,支持黄冈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
而这个城市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迟迟没有量产的法拉第来进行合作?
事实上,黄冈早早就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2018年,威马汽车投资建设的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生产基地在黄州开始建设。2022年4月,格罗夫氢能汽车产业园也落户黄冈,拟建设氢能汽车整车、氢能电池、制氢基地等,计划3年内达到年产整车2万辆、6年内达到8万辆规模。
目前,威马品牌销量欠佳,受困于现金流状况,作为黄冈市唯一量产的车企,基本也处于停工状态。显而易见,引入法拉第未来也是正积极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黄冈在实现新能源汽车梦的又一次尝试。
汽车行业观察员李旭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法拉第量产的难点在于量产成本高。其次,法拉第未来在2018年-2022年间,曾多次虚假宣传FF91量产新闻,造成融资难度大。”对于这次法拉第总部落户黄冈,“谨慎乐观”是受访专家普遍持有的态度。
留给法拉第未来的机会已不多
2017年至今,法拉第未来已经第四次推迟交付车辆。从财报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法拉第未来净亏损3.98亿美金,而去年同期净亏损达到4.32亿美金。如今新能源赛道迅速崛起,中国更是发展沃土,已连续八年位居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在这个大背景下,造车事业仍迟迟停留在“PPT”阶段,是法拉第未来前景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河南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博认为:“近年来造车新势力有很多,但只有少部分最后活了下来。汽车制造领域需要巨额投入,按照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来看,FF已经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落后于其他品牌。”
可以看出,留给贾跃亭的时间已不多,只有加速交付,法拉第未来才有可能翻盘。
在去年12月举办“FF全球投资者业务更新大会”之后,法拉第未来便收到3340万美元资金,其中包括扣除原始折扣和交易成本的3060万美元,以及之前由Senyun International Ltd. 提供的1000万美元预付款 ,加上本轮融资1.35亿美元,法拉第未来表示,已收到量产FF 91 Futurist SOP所需的全部资金承诺,计划3月底开始量产,并在4月底前开始交付。
李旭之认为:“8年之前的FF91还是划时代的产品,在当时算得上是全球领先。但时至今日,电动化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各大车企早已入局,部分车企在电动化赛道上甚至已经非常成熟,车型层出不穷,品牌效益也逐渐夯实。目前仅国内就有140多家车企,新能源车型就有300多款。可法拉第未来仍在纸上谈兵,根本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竞争力。且FF91在国内定价超过200万元,定价受众过窄,市场规模很小。即便量产,如何竞争?能不能掀起风浪都难讲。”
从大环境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从产品设计到电池、电机、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研发都已逐渐成熟,而生产制造供应链,销售渠道乃至消费者售后也已趋于稳定。作为后来者,法拉第未来已经错过最佳的发展期,现在发力能否获得新能源市场的一席之地,仍然是巨大的未知。
退一步将,即使法拉第未来实现量产交付后,能否获得像上海特斯拉工厂那样,在黄冈得到类似的待遇?黄冈市政府能否提供优惠的资金与土地,帮助其建立中国制造工厂,以湖北省出色的汽车产业链配套和效率提升其产能,并提升市场占有率?目前看来,仍未可知。但可以预知的是,即使在黄冈法拉第未来中国总部建成后,贾跃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