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2/20230223164937gNRCUzCZtP.jpg

联手江淮,坚持三年“不造车”华为造车在即

牛小欧 于建平 2023-2-23 17:33:57

本报记者 牛小欧 于建平 北京报道

坚持不造车的华为终于按捺不住了,联手江淮汽车开始了造车行动。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中建集团官网获悉,中建六局联合体日前中标了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EPC项目,中标额约15.44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从中建集团方面获悉,该项目是合肥市重点工程,建成后将用于华为与江汽集团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此消息的披露,表示江淮与华为合作造车的工厂开建在即,这意味着江淮与华为合作造车的传闻基本坐实。

或采用华为智选模式合作

虽然说关于双方的合作第三方已给出明确答复,但是事件主角华为及江淮并未进行公开回应。记者查阅公开资料获悉,早在2019年双方就正式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暨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将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以全新合作推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即使华为与江淮之间将采用何种合作模式还没有明确披露,但目前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零部件供应商,即华为向主机厂提供各类零部件产品,比如华为电机、热管理系统、MDC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等,这种模式的合作车企最多,但华为仅作为Tier1与主机厂合作;第二种是Huawei Inside模式,即华为提供智能化的技术优势,车企提供整车设计和制造优势,华为与车企合作的新车型仍然采用车企品牌logo,但“HI”的标识会出现在车身上,代表了该车型采用了华为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且不使用华为渠道销售。HI模式下的三个合作品牌分别是长安阿维塔和北汽极狐、广汽埃安。

第三种是智选模式,此模式是华为与车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华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智选模式下,华为不仅参与产品造型设计、内饰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华为还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销售,目前华为智选模式下的合作车企仅有赛力斯一家,诞生了品牌AITO问界。

因此江淮与华为会采取哪一种模式合作成为业内最关心的问题,大部分分析认为双方的合作模式会是智选模式。

汽车行业分析师徐嘉平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以华为选择智选车模式合作的企业赛力斯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其具有完备的汽车生产技术以及经验,但是在如今的智能浪潮中却不具备独立研发智能汽车的能力,也不具备强大的技术团队及完善的技术环境。正因为如此,在新能源时代也已跟不上汽车改革步伐,迫切地渴求转型突围。而以上这两点,江淮与其高度重合。”

记者研究此前的招标书信息了解到,EPC项目选址位于肥西县新港南区江淮新港工业园区内,安徽江淮汽车新港高端轻卡基地内,用地面积约1120亩(具体面积以规划审批和实测为准),项目总投资26亿元。而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以最终的方案为准)。其中就包括工厂,生产车间约42万平方米;生产辅房约1万平方米;办公综合体约8万平方米,这是在华为往期与赛力斯、长安、极狐的合作中均未出现过的。

但是却与早期蔚来选择江淮时极其相似,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下半年,江淮汽车为蔚来打造的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正式投用,设有冲压、车身、涂装以及总装四大工艺车间。这样的大动干戈,只做标准化零部件的供应和不够深入的HI模式都不合适,只有智选模式较为符合。

联手实现双赢

虽然此前华为曾强调“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甚至还明确喊话:“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即可调离岗位”。但当时的华为内部通知有效期是三年,而发布日期则是2020年10月。也就是说,到今年10月后,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就已失效。

早在去年7月份,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就对外表示:“汽车业务是一个烧钱的业务,华为每年投入研发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直接和间接研发人员高达10000人,其中70%研发人员都在研发智能辅助驾驶上面。”而在去年12月8日的华为内部会议上,余承东更是表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且对于华为来说,选择与江淮合作造车较为有利。毕竟江淮对代工模式再熟悉不过,除了帮蔚来代工,2016年江淮汽车还与大众汽车达成合作意向,开始联手造车,双方合作打造的思皓品牌为江淮新能源车型销售主力。华为和江淮合作,也是出于在汽车业务方面的考虑,此举如果进展顺利,也将进一步为华为提升整体销量,对华为车BU早日实现盈利的目标有明显助力。

对于江淮汽车来说,和华为合作将会是追赶智能电动车浪潮的最好时机。纵观江淮汽车近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江淮汽车的竞争力每况愈下,虽一直在寻求突破,可在智能化发展上的缓慢使其始终不得法门。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江淮汽车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50.04万辆,同比下降4.54%,仅完成全年目标的88.1%。且终端销量数据显示,江淮乘用车2022年终端销量仅8.09万辆;江淮纯电动车销量为19.3万辆,同比增加44%,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市场93.4%增速。在终端销量数据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为4.84万辆,这包括江淮与大众的合资品牌——思皓的销量,且份额占比非常大。

而市场表现不佳也直接体现在财务层面。据江淮发布的2022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显示,预计净利润-14.37亿元左右;预计扣非净利润-25.65亿元左右,亏损已创历史新高。记者统计发现,江淮汽车近6年扣非净利润已累计亏损超91亿元,其中2021年亏损18.84亿元。

此外记者还发现,以2022年销量情况计算,江淮汽车产能利用率为71.15%,有超过20万辆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如今江淮汽车正面临着乘用车销量较差,电动车增速迟缓的窘境,与华为的合作,对于江淮汽车尤其是江淮汽车的乘用车业务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会。毕竟在如今的背景下,江淮需要盘活闲置产能,并加快智能化发展步伐,弥补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上的不足,快步走入新赛道。

因此无论是对于华为还是江淮而已,目前的合作呈现的均是双赢局面。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造车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涉及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强大的研发水平,更包括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的能力和服务体系力。对于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来说,尽管具备一定的算法能力等核心技术且与整车厂合作的经验,但亲自造车研发也势必要打破一定的汽车行业技术壁垒。另外,从此前江淮的两次合作中可以明确,替蔚来代工时,完全由蔚来主导,江淮只负责生产,话语权较弱,因此华为并不会担忧在发展中江淮会慢慢‘脱轨’难以掌控。另一方面,江淮与大众合资的思皓品牌,市场表现力不佳,所以江淮目前仍未在新能源赛道站稳脚跟,渴求加入华为阵营,打破目前的桎梏如赛力斯一样在市场中一举成名。”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