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2/20230227190848TdKSuGmktw.jpg

如何引金融“活水”为企业解渴?民进中央建议提高金融助企纾困政策精准度|聚焦2023全国两会

张琪 2023-2-27 20:17:43

本报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助企纾困作用,稳定经济增长,多措并举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保障助企纾困政策加速落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议题之一。

2月27日,《华夏时报》记者从民进中央获悉,民进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发挥金融助企纾困作用》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增强金融产品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扶持政策的精准度,进一步强化减负调查和政策宣传。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通过多项金融配套支持措施,保障助企纾困政策加速落地。总体来看,各类市场主体信心倍增,中小微企业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但各项金融政策在落地后的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对此,民进中央指出,金融政策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金融支持政策在细分领域针对性不强,政策在执行层面存在精准度不够,政策信息知晓度不高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政策措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细分行业领域,导致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类产品针对性不强,对于科技创新类等特定领域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仍然较为依赖;当前许多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未能配套完善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使得部分政策落地缺乏配合与监督;由于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金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银企直接对接平台有所减少,信息下传时会出现准确度不够的问题,导致中小微企业对各类金融产品了解变少,中小微企业认为融资难融资贵、而部分优质金融产品又无人使用的局面。

因此,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为进一步增强金融产品的针对性,金融机构应深入掌握特定领域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经营状况和业务情况,研发、创新各类精准匹配的产品及担保措施。对于科技创新、生物医药等企业,结合该类企业普遍轻资产运行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知识产权的融资利用率,探索将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作为资产证券化底层资产进行融资的方式,逐步降低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的依赖。同时,对于自身实力一般但掌握着优质项目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可以以项目为贷款单元,根据项目进度分期发放贷款,对贷款资金进行监管并实施受托支付等方式控制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

除了增强产品的针对性,提升政策的精准度也是关键之一。民进中央建议,整合各行业部门政策、信息及相关纾困企业清单,建立统一的企业纾困信息平台,与金融机构实现企业相关信息的共享。金融机构应积极贯彻各地的经济稳增长要求,准确把握产业政策,对符合地方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急需的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探索建立纾困销号考核制度,实现纾困政策的精准直达,同时在财政层面对因此产生的不良贷款予以一定贴补,进一步提升对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

此外,提案还指出,应进一步强化减负调查和政策宣传,定期组织开展企业负担调查和涉企收费专项治理成效评估、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等,针对中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建立台账,分类采取政策宣传解释、督促整改等措施,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的问题和困难。定期组织开展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政策宣传活动,统筹利用政府网站、社区宣传栏、媒体平台等形式,加大走访力度、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解读惠企减负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中小微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和获得感,避免第三方融资代理服务公司对手续费、服务费的层层加码。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