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国资国企发展重点任务予以明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能源、国防军工、粮食、战略性矿产资源、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领域,都将会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强调了国企发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报告中提到,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今已过20余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是国资国企发展的聚焦重点。
吴刚梁对记者表示:“国有企业应消除与民营企业对立发展的观念,要‘张开双手’,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等方式,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此外,在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都需努力。“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者政策法规,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立足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需要,坚持分类改革。企业应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整合重组,使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的质量、效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提升。”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同时,吴刚梁还指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该积极、自愿地履行社会责任。如果是政府委托给商业一类国有企业的政策性业务,建议分账管理,单独考核,并做好规范补贴工作。
深化改革,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完成,但改革仍未结束。在2023年推动国企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将主抓哪些方面?
吴刚梁对记者表示,主要有“两个途径”。即通过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推动国有经济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能源、国防军工、粮食、战略性矿产资源、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这些领域,将会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也曾指出,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四个关键词:科技、效率、人才、品牌。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培养和用好人才,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加强品牌管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此外,创新也是深化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的一大“利刃”。付建对本报记者表示:“首先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也是时代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当把创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完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国有企业应当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