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摄影报道
3月,上海的剧迷们忙不过来了。3月11日,“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在长江剧场和宛平剧院举办,在9天时间里上演11个剧种13部小剧场作品。此前延期一年的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从原来的5月提前到3月,将在3月18日—4月2日推出42台演出、12项主题活动及多项展演活动。
上海市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市演出备案931场,同比2019年的530场增长75.6%,其中市属国有院团、剧场计划演出672场,剧场的回暖比预想中更快了一些。
“最近我的朋友圈有很多话剧导演都在不断地在更新一些话剧信息,从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线下演艺市场复苏的迹象是很积极的。”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演艺市场的复苏也是老百姓回归正常生活的一种表现,接下来随着今年夏天,尤其是暑期的到来,线下演出应该会有更加积极的信号出现。
上海演出市场重拾火热
“全国演出市场看上海!”今年以来,各大院团、剧场接连宣布演出计划,上海依然是演出市场首演、首秀、首发的标杆。世界顶级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将于5月3日首演,目前出票情况十分火热。开创民族音乐领域首个驻场演出的《海上生民乐》国风音乐现场,将于暑期档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推出第四轮30场驻演,完成总计100场演出场次。2023年全年,鼓楼西在上海有将近200场的演出计划。刘震云舞台剧三部曲《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一日三秋》等剧也将陆续落地上海进行展演。10月,暌违三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即将重启。
作为演艺市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文化消费的潜能正在被进一步挖掘。《华夏时报》记者获悉,近日,南京东路步行街紧邻西藏中路的交界处,新设立的演艺大世界尾票亭正式亮相。尾票亭对标的是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出销售模式,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游客提供临期折扣票,开售时间为开演前三天左右。
据悉,截至目前,上海文化广场、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海宛平剧院、上海长江剧场、上海中国大戏院,亚华湖剧场院线、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3月的部分项目已加入第一批尾票合作计划,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的部分热门项目,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旗下的更多剧场、院团,默林集团的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即将加入,开心麻花、机遇星球以及更多的演艺机构、文旅项目合作都在推进中。
不止上海,全国线下演出市场都在升温。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9400余场,与2022年同比增长40.92%,与2019年同比增长22.5%。今年春节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剧场演出场次呈现了大幅上升的态势,演出总计6170场,与2022年同比增长57.44%,与2019年同比增长约53%;剧场类项目票房收入1.85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7%;观演人数113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
此前,文旅部门还宣布,自2月16日起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意味着将有更多大型营业性演出。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也就演艺市场的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杨凌安帝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汶霞表示,面对现如今愈加繁荣的旅游演艺市场,对演艺项目的内容审核、演艺人员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出台旅游演艺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和系统性管理标准。
聚焦加快培育文旅消费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谷好好建议,在以商圈、创意园区、旅游景点等场所拓展而成的演艺新空间,实现戏曲常态化演出。同时,积极探索电影、游戏等戏曲传承、传播新模式,促进“戏曲+”融合发展。
演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的带动,为促进我国旅游行业复苏,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公司董事长王煜建议,加大对欧美、东亚等世界主要客源国的签证开放力度。可以用试点的方式,逐国、逐步探索,扩大过境免签适用城市范围并延长时间至10天、14天直至落地签或单方面免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集团董事长陈寅也表示,推进旅游数字化建设,推动入境游恢复和良性发展,引导旅游企业创新升级入境旅游产品,推动国内游、入境游互促共进。
原创剧目不断涌现
疫情三年对上海演艺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上海大剧院方面的数据显示,36个月中,上海大剧院有10个月时间完全关停,16个月内上座率有30%、50%或75%的限制,平均下来每年只有三个多月的“正常演出时间”。尤其是去年12月,受疫情影响,上海大剧院取消了40场演出,退票金额达800万元。
令人欣慰的是,近三年来,国内原创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舞剧《只此青绿》,话剧《惊梦》,音乐剧《人间失格》《赵氏孤儿》《伪装者》等均备受好评。日前,由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音乐剧《翻国王棋》日前被韩国音乐剧制作公司Never Ending Play看中,成为首部实现海外版权输出的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
此外,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永和九年》也计划今秋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后走向欧洲,前往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巡演。上海大剧院出品的原创舞剧《白蛇》有望展开海内外巡演。
在向凯看来,剧目版权出海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一个消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态,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符合国家制定的文化复兴发展战略,近几年,优秀的年轻创作者正在不断地涌现,并不断成长,未来肯定还会更多的中国优秀剧集走向海外市场。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传统的话剧、舞剧、演唱会等演出形式外,Livehouse、脱口秀等新兴的线下演出形式也备受追捧。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就有超过700场的Livehouse定档及开演。截至4月官宣场次中,有近20%左右Livehouse演出票价超过300元,远高于普遍认知中一二百元的票价,并有向音乐节、演唱会看齐的态势。例如1月7日孟美岐《我们一起走过》2023演唱会Livehouse在成都举办,这场演出票价最高达1380元。而在其前一日举办的,陈奕迅香港地区的演唱会门票最高价仅980港元,约合人民币810元。
《华夏时报》记者从笑果文化方面获悉,今年3月,笑果文化平均每周演出场次40场,覆盖观众约2.2万人次,覆盖城市约10个。
“目前线下脱口秀演出上座率已经恢复到100%,同时观众对笑果脱口秀有着很高的热情和期待,售票情况很健康。”笑果文化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过后,笑果文化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长沙等10个城市率先开麦,举办了超过65场演出,和超过3万个观众一起分享了快乐。1月5日,笑果脱口秀演员梁海源的专场《坐在角落的人2》也在上海上演 ,并且创造了笑果文化首次连演4天的专场记录,累计超4000人次到场观看。
“作为线下演出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演职人员对回暖趋势的感受尤为明显,”上述负责人表示,观众依然对脱口秀演出有着很高的热情和期待。
对此,向凯表示,上海是全国剧场的风向标,包括曾经的剧院魅影等百老汇经典剧目,一些国外大型剧目抵达中国的第一站首先选择就是上海。以话剧为例,其他的城市的接受程度不高,观众需要培养,上海的文化氛围非常好,有一定的观众基础,观众对待线下演出的形式包容性也很强,像Livehouse、脱口秀这样的新兴演出形式,在上海很快便能够受到欢迎,未来上海的线下演艺市场也将愈加繁荣。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