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梦圆 于娜 北京报道
美国硅谷银行暴雷事件持续发酵,不少生物医药公司受到波及,其中就包含综合一体化CXO龙头康龙化成。
3月14日,康龙化成在互动平台公开表示,目前公司在该银行的资金已顺利转出,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不构成任何影响。
《华夏时报》记者随即询问康龙化成此次事件的具体细节,对方在邮件中回复称,目前处于A股年报的静默期,根据规则,现阶段不适宜接受采访,一切以公司公告和互动易等公开渠道信息为准。
踩雷硅谷银行
当地时间3月10日,全球最著名的科技金融机构之一——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突然倒闭。
资料显示,这家成立于1983年的硅谷银行,在业务上聚焦科技型企业,尤其关注初创企业的投融资。硅谷银行曾表示,2022年,它为至少一半的由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的医疗健康初创公司提供了银行服务,并参与了2022年美国医疗健康及科技板块44%的IPO项目。
3月12日,美联储宣布新的紧急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硅谷银行的储户周一将可以支取所有资金。新的计划将提供长达一年的紧急贷款,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压力。
尽管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但该事件还是将已经浸入医药全球化产业链的CXO企业一并拖入深渊,其中就包括康龙化成。
康龙化成是一家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致力于协助客户加速药物创新,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按照主营业务类型可以划分为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四大服务板块。
据市场消息,康龙化成有50个左右的客户使用硅谷银行。此外,招股书显示,硅谷银行是康龙化成的重点往来对象。康龙化成回应指出,SVB存款少于10%;50个左右客户使用SVB,全球2000+客户,影响相对不大。
3月14日,康龙化成方面再次通过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建有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硅谷银行是公司境外合作银行之一,公司仅有少量资金存放于该银行。目前公司在该银行的资金已顺利转出,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不构成任何影响。市场信息纷杂,建议投资者以FDIC的官方信息和公司披露信息为准。
对于此次硅谷银行暴雷事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硅谷银行事件不太可能对头部CXO公司运营造成根本性的冲击。但不容忽视的是,这次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将波及CXO公司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郑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硅谷银行对中国科技板块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大。硅谷银行被接管会影响到一些美元创投基金的投资能力,但是这些基金的很多投资标的都不是中国的创业公司。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那些由美元创投基金参与投资的中国创业企业,只会影响未来从硅谷创投基金获得投资的机会。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创业企业确实前期接受过硅谷创投基金的投资,这些公司如果没有将资金存入硅谷银行,也不会受到影响。硅谷银行的投资人和债权人有权参与硅谷银行资产重组,仍有机会在重组之后挽回损失。
高管频繁减持
资金顺利取出的背后,康龙化成的财务状况却让外界担心。
业绩方面,康龙化成近期业绩增速放缓。据此前公布的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221.26万元—144,509.4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3%—21%。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康龙化成营收增速一直在25%至45%之间波动,净利则长期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这也意味着,如果康龙化成2022年预计业绩一经确认,其净利将出现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公告称,康龙化成全年经营计划有序开展,报告期内各业务板块收入稳步增长,主营业务的总体利润亦有所增长。四季度的国内运营和业务交付因国内疫情的关系有所影响,对四季度的总体收入和利润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康龙化成曾是二级市场的千亿大牛股,曾在两年半里股价涨逾20倍。不过自2021年8月以来,公司股价开始震荡回调。从2021年的高点162.77元/股,跌至目前3月15日收盘,55.95元/股,累计跌幅超65%,市值仅为667.5亿元。
在股价严重透支未来以及业绩大变脸的情况下,重要股东也纷纷减持。
2019年1月28日,康龙化成登陆创业板。2020年2月3日,大部分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除限售。由此开始,重要股东大举减持持有的康龙化成股份。
据记者统计,2020年以来,康龙化成至少发布过九份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2022年8月30日至2023年1月29日期间,康龙化成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减持超过16亿元。同时,主要股东信中康成和信中龙成仍在卖出,计划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的6%。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1月,公司高管郑北、楼小强共减持公司股份179万股,按成交均价来算,减持金额超过千万元。
除了股东,机构也在纷纷出逃。
今年3月,康龙化成曾被深股通连续4日减持,最新持股量为3863.49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3.90%。
2月,康龙化成遭摩根大通减持,持股比例由16.03%下降至14.87%,所持股份减少约234万股至2990万股;按此期间平均股价58.157港元计,涉资约1.36亿港元。
对于重要股东减持,康龙化成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高管持续坚定地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并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做好经营,用良好的经营成果回馈A+H两地投资人。”
一个事实是,海外业务隐忧不容忽视。
多年来,康龙化成通过不断的外延并购,先后收购英国Quotient、康龙美国、英国Hoddesdon、Absorption Systems等诸多海外公司,进行业务布局,因此,公司极为依赖海外市场。
据2022年半年报,康龙化成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占65.64%,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占13.59%。国际投行麦格理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康龙化成约80%的收入来自交付周期较短的早期项目,与委托开发及制造(CDMO)相比,更容易受到生物技术资金挑战影响。
对此,3月6日,康龙化成公开回复称,“公司目前海内外经营正常有序。”
“黑天鹅”之下,康龙化成后市表现如何,还有待观察。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