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2023年3月28日—30日,2023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作为CEEC2023重要内容之一的“2023华夏风光储产业创新大会暨风光储创新影响力榜单发布”活动于3月30日同期举办,风光储业界代表近200人参会。
在上述活动上,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助理、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邓永康发表了《风光储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的主题演讲,沿“源网荷储”路径展开,分析了储能、光伏、风电三个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邓永康表示,新能源发展趋势不可逆,未来在电源侧,风电、光伏或是主要建设方向;国内宏观、地方政策辅助新能源发电配储快速铺开,独立储能商业模式逐渐清晰,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有望达488GWh。
储能规模稳步提升,独立储能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2022年国家能源局同国家发改委多次出台储能发展相关政策,统筹推动新型储能试点。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相较于2021年底增长超110%。
邓永康指出,2022年各省配储目标大多约10%,当年实际配储比例约6.7%、配储时长约1.6小时;模式上大多采用共享储能的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分时共享。
“此前独立储能经济性仍有提高空间,其发展更多依托于地方政府提供的补偿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容量租赁,即要求新能源电站租赁一定的储能容量才能实现并网。”邓永康表示。
“当前储能规模稳步提升,独立储能商业模式逐渐清晰。”邓永康分析,随着配储成本逐步下降,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推广独立储能的模式。在政策与市场需求双向推动下,据储能与电力市场公众号统计,2022年建成投运独立式储能项目达45个,规模超3.58GW/7.28GWh,分布于16个省市自治区,涉及27家开发商;同时,随着独立储能项目多处试点成功,三种商业模式逐步成型,即容量租赁+调峰辅助、容量租赁+现货市场+容量补偿、容量租赁+现货市场+一次调频。
在邓永康看来,在成本端压力减轻,需求端电价趋于上调、峰谷价差不断拉大的背景下,工商业储能市场今年有望持续发力。
光伏需求持续向好,新增装机有望维持高增
去年,光伏装机取得里程碑式的成绩,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从装机结构上看,2021-2022年受硅料价格持续走高影响,产业链整体价格上行,对价格较为敏感的集中式电站部分项目受到积压,而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58%以上;目前硅料价格松动,预计2023年在光伏需求持续高涨的同时,集中式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释放。
邓永康分析,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2023年硅料不再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且硅料产能释放之后带来的价格下降有望刺激下游业主的装机意愿。从全球需求来看,目前国内招标提速,海外南美、中东、南非等地光伏电站有望起量,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将超350GW,同比增长超过40%。
另外,邓永康提到,“电池有望成为2023年光伏技术的新引擎。相对于P型电池,目前N型TOPCon电池已具有一定性价比,产业链相关公司也在积极布局。预计未来还有一些新的技术会陆续出现,光伏+储能在降成本和提升转换效益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风电国内资源和项目量充足,海上+海外需求接棒
从目前风电行业的现状来看,招标量+经济性,即装机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兼备,装机需求无需担忧。2021年陆风率先平价以来,大型化和轻量化的快速突破、以及平价倒逼产业链降本,带来了招标价格和经济性一降一升,进而使得2021年以来每年招标数据表现可观。中长期看,陆上的大基地+老旧改造+分散式持续推进,资源和项目量充足;国内各省和海外规划不断释放,海风+出海的中长期发展逻辑无虞。
“中国风电发展了30多年的时间,逐步从学习借鉴走向自主可控,从陆上走向海上,努力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完善的产业链配套、高效生产能力和领先的盈利能力等,实现从主要由政策扶持到经济性催生内生需求增长的切换。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调整期之后,我们认为2023年行业已经踏实迈入了上行周期。”邓永康分析道。
从装机结构上看,海上风电的成长性和确定性尤为值得关注。首先,国内海上风电长期可开发资源量丰富优质,且靠近用电负荷地;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我国水深5-50米海域的海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为5亿千瓦,50-100米的近海固定式风电储量2.5亿千瓦,50-100米的近海浮动式风电储量12.8亿千瓦,远海风能储量9.2亿千瓦。其次,中期来看各地区新增规划量充足,十四五期间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海南等已公布新增海风装机规划约60GW;短期看平价进度超预期,海风单位投资成本已从抢装时期的16000元/kw-20000元/kw,下降到10000元/kw-14000元/kw;当前平价提速打开向上空间,考虑到成本下降、各省规划目标明确、产业链配套完善等因素,海风有望在2023年开启装机高峰。
此外,国内深远海、漂浮式正在起步;海外出于减排目标和能源安全等考虑也提高了风电特别是海风的装机目标,海外市场潜力较大。国内风电企业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