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琪 徐芸茜 北京报道
2023年央企投资迎来“开门红”。
国资委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在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布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不断发力,前两个月累计完成投资(不含房地产)超3500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国家重点计划项目以及支撑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项目前两个月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
下一步,国资委将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在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领域完善布局,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提升国有经济整体效能。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席专家、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就需要提升上游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大科技难题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也要畅通中下游发展渠道,降低产业化成本,提升产业仓储物流转运效率,使得下游关联产业发展更加顺畅。”
重大项目投资超1500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陈建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央企重大项目投资对稳增长发挥了定海神针般的作用。”
今年以来,重大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国资委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在建、拟建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00余项,涵盖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相关部门下达的国家重点计划项目以及支撑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项目等,1至2月份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央企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3月26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广东珠海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中核集团投资建设的甘肃省黄龙抽水蓄能电站也于近日顺利开工,项目总投资153亿元,设计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此外,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三期工程正加快推进,该数据中心是中国移动在东北地区算力网络的中心节点。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绿色节能、安全可靠、世界一流的数据中心,成为建设北方数据中心重要载体、承载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座”。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所客座研究员吴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数字基建的建设,支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所承载的数据还可以无限复用并创造新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拉动消费需求助力扩内需和增就业。
吴琦指出,中长期来看,新基建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其次,通过加快城市更新和补齐民生短板,有利于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同时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产业多,可以有效带动原材料需求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稳定生产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从投资方向上看,中央企业投资主要是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加强关键基础性产业的能力建设,在能源资源、粮食安全以及骨干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尚鹏表示。
那么,央企投资为何主要聚焦实体经济?
陈建伟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是经济竞争力的根本。聚焦主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央企发展的重要目标。新一轮央国企改革,也是围绕着稳增长、调结构、高质量的目标来布局。
此外,国资委还明确了下一步央企投资方向。国资委将围绕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在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领域完善布局,加快在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实现自主可控,提升国有经济整体效能。
今年以来,央企投资都在围绕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相关内容执行。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提到,中央企业要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明确扩大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
《通知》强调,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求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把稳投资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并按照“抓紧推动实施一批、系统谋划新增一批、提前研究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接续机制,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既定任务目标,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此外,要优化投资布局方向。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布局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曾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日前国资委印发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发展要求。
陈建伟对记者表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就需要提升上游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大科技难题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也要畅通中下游发展渠道,降低产业化成本,提升产业仓储物流转运效率,使得下游关联产业发展更加顺畅。”
“要进一步引导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央企国企围绕‘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开放场景应用、共享生产要素、搭建共性平台,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型中小企业开放市场,支持更多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支持中小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工艺等,形成协同发展优势。同时,政策方针鼓励和引导开展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开展专项行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高层次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县域经济发展合作服务中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