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小欧 于建平 北京报道
汽车行业一度陷入疯狂价格战,但却未促使一季度交出惊艳的销量成绩单。
据中汽协4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1—3月,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去年底提前消费,年初以来的新能源降价以及3月以来的促销潮又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
汽车终端市场仍相对疲软
尽管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7.2%和24%,同比分别增长15.3%和9.7%,但一季度整体表现未达预期。其中,1—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4.8万辆和9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9%和2.9%。
具体来看,乘用车方面,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4.9万辆和201.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3%和22%,同比分别增长14.3%和8.2%;1—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6.2万辆和51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7.3%。
价格战中最具优势的应属高端品牌,3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5.5万辆,环比增长16.8%,同比增长31.3%,同比增速超过同期乘用车23.1个百分点;1—3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94.3万辆,同比增长2.4%。
陈士华对记者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且外部不确定性较多,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汽车终端市场依然相对疲软,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行业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不过,三月份新能源企业销量趋势良好,数家车企销量过万,为一季度打下不错的收官战。综合来看,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7.4万辆和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4.8%和34.8%,市场占有率达到26.6%;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1—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34.8万辆,同比增长41.4%,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5%。
中汽协认为,总体来说去年车市亮点在今年一季度得以延续,新能源汽车在同期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达到26.1%,汽车出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70.6%,中国品牌占有率稳步提升。
200万辆国六B库存车未消化
虽然汽车市场一季度整体表现还算稳定,但一季度市场端上存在的弱点也较为清晰。据乘联会最新数据,3月国内乘用车零售达到158.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14.3%——是本世纪以来最弱的3月环比增速。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消费不旺和市场价格混乱使消费者观望气氛加重,影响了乘用车销量。”
崔东树进一步指出,3月国内车市出现大量车企的促销信息,宣传力度很大,但实际并未出现官方的降价行动,而是限时、限地区、限车型的促销热潮。车企促销的核心因素是国六老款车型的促销清库。流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国六B非RDE(尾气排放测试)车型还有200万辆左右的库存未消化。由于出现由局部强力促销带来的大面积观望,因此部分厂商不得不用更大力度的促销宣传,化解价格顾虑,实现持续销售。
但在此背景下,3月的产量和批发同比分别增长13.8%和9.3%。这也就意味着,在终端消费同比持平的情况下,汽车厂家反而生产制造出了更多的汽车,并批发给了更多的汽车经销商,与此同时,经销商压力开始持续增长。
北京一家一汽-大众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虽然门店客流迅速提升,但由于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3月订单及成交率并没有明显增加,近乎到了接待20批客户才能完成一笔交易的程度,我们又难又累。”
一位长安福特经销商也向记者坦言:“尽管降价后咨询和看车的客户明显增多,但转化率并不高,我们的盈利还是下滑的。”
汽车行业观察员许嘉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价格战只能获得短期销量增长,但不是促进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压舱石。长久的发展要靠价值战,企业首先需要提升研发力度,聚焦产品含金量,并将新技术迅速推向市场,以实现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立发展。毕竟只有通过真正的技术和品质优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口碑,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