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保险业的春天终于来了。
沉寂两年的保险股在进入4月以后开始狂飙,中国平安更是在4月27日斩获8年来首个涨停板,市值重回万亿元水平。而保险股狂飙的背后,也有行业整体业绩回暖的支撑。
2023年一季度,包括上市险企在内的78家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78%,跑赢同期国内GDP增速。净利润增速更是罕见超过保费增速,达到12.34%。
财险公司亦是保费与利润双升,今年一季度,83家财险公司实现总保费收入4639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168.8亿元,同比增长6%。
寿险业重回正增长
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方面,由于国寿养老、新华养老和人保养老三家专业养老险公司未披露保费情况,其余75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4.78%。
耐人寻味的是,过去长期维持保费正增长的银行系险企,如今却“拖了后腿”。一季度,除中邮人寿实现37.3%的保费增速外,其他大型银行系险企保费增速均大幅下滑。如农银人寿保费增速下滑36.67%,工银安盛人寿保费增速下滑21.55%,建信人寿保费增速下滑39.19%,交银人寿保费增速下滑38.97%。
一个共同点是,上述保费负增长的险企业务多依赖银保渠道。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保渠道业务的特点是其主要客户以银行的客户为主,因此其产品多是储蓄或理财型保险产品,且多是短期甚至趸交产品,其业务价值相对不高。同时,为了与其他保险公司竞争获得与银行合作的机会以及为了让业务人员推销其公司产品,需要较高的营销费用。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社会活动恢复正常,个险渠道营销人员与消费者当面沟通交流能够更好地展现专业营销和服务的优势。”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同时,保险公司也重新加快渠道和业务转型,更注重新业务价值突出的个险渠道业务。此外,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也使得理财特征显著的银保渠道产品吸引者降低。
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寿险业保费增速重回正增长值得欣喜,并且,今年一季度,寿险业净利润表现同样不俗,已披露一季报的78家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537.9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78.83亿元,大幅增长12.34%。
与过去相同的是,寿险业净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仍然是行业巨头。五家A股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合计实现净利润463亿元,占行业整体净利润超过8成。
除了上述五家险企,盈利超过10亿元的险企也都为业内公认的头部,有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友邦人寿、阳光人寿、平安养老、人保健康。盈利的中小公司中,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险企有13家,其余盈利的20家公司,净利润均在亿元以下。超过半数的中小公司仍然处于亏损之中。
“寿险本身就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中小公司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正因为中小公司在市场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因此一般会采用更激进的市场策略,受到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冲击更大。同时,很多中小公司都希望能够快速扩大业务规模,因此更依赖银保渠道,后疫情时代个险渠道恢复也必然对这些公司产生冲击。
在李文中看来,中小公司要扭转这样的局面并不容易。一方面,需要较好地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避免坠入过度追求业务规模的误区;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优势,注重精准营销和个险化服务,做好细分市场的开发与维护。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以审慎经营和利润导向的头部外资险企出现了净利润增长为负的现象。今年一季度,友邦人寿净利润为15.9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19亿元,大都会人寿净利润为2.6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74亿元,安联人寿净利润为1.1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03亿元,中信保诚人寿净利润为0.5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6亿元,中英人寿净利润则由去年一季度盈利0.3亿元,转为今年一季度亏损4.2亿元。
对此,李文中表示,虽然我国在3年前就进一步放宽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管理与限制,但是疫情影响了外资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布局。今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外资保险公司肯定也希望能够加快在国内市场的布局,短期内营利难免受到影响。
财险业大丰收
今年一季度,财险业保费、利润同样实现双丰收。
整体来看,今年一季度,83家财险公司实现总保费收入463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有62家公司实现了保费收入的同比正增长,这一公司数量占比高达76%。
净利润方面,83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57家公司实现了盈利,26家公司表现为亏损。
财险业同样马太效应突出,“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3028亿元,占据财险业整体保费收入的65%。净利润方面,人保财险更是独占鳌头,实现98.2亿元净利润,占据财险业整体净利润的58%。
有业内人士坦言:“综改之后,行业主要的改变来自经营成本增加的压力,并直接影响到主体公司业务员的发展,年度经营结果的亏损状态已不单单是费用性亏损,而是真实的成本亏损。中小险企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中小公司的车险业务已经在局部区域开始防守反击,裁并撤机构,缩小人力成本,以冀非车险上能突破,很多从业者甚至因此离开了车险行业。”
但经营非车险业务对险企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整体上看,非车险的分散性更弱、业务量更小且数据积累更少,有些业务受经济波动等外部冲击的影响更大,所以对资本以及偿付能力的要求更高,例如工程险、农险、保证险、责任险等。”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一季度,财险行业迎来了经济回暖下的投资红利期。83家财险公司中,有82家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正,几乎相当于整个行业全面投资盈利。不仅如此,还有超八成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一季度,锦泰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6%,而去年同期该公司这一数值为-2%;都邦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75%,去年同期为-2.37%;国任保险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38%,去年同期为-3.86%。鑫安保险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36%,去年同期为-4.3%;华安财险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35%,去年同期为-2.71%;中原农险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33%,去年同期为-3.4%。
保险业2023年一季度经营结果,为全年经营发展带来了信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后续保险业将创造怎样的佳绩,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