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网上流出一份江苏悦达起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悦达起亚”)内部通知。
通知中提到,为实现电动化转型,业务及人员结构需要整合,该公司安排管理岗员工分批次轮休,第一批轮休时间长达一年,从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
悦达起亚回应
5月10日,针对近期有关江苏悦达起亚管理岗轮休及团队收缩的相关报道,悦达起亚发布声明称,此次起亚内部人员的变动情况,是起亚为顺应全新的电动化时代,积极主动创新变革,加速向电动化品牌转型而进行的正常调整。为应对当前的新能源转型,公司主动变革,进行相应调整,重塑业务体系,扩大聘用专业的本土精英人才,激发组织活力,实现公司良性发展。
悦达起亚还表示,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起亚在中国的销量同比增长72.5%,环比增长2.4%,取得同比环比双增长成绩,起亚总社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与此同时,起亚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开启向电动化品牌转型。从今年起到2027年,将推出6款基于电动化专用平台开发的EV车型。起亚首款电动车EV6将于今年8月份上市;中型纯电动SUV——EV5将于今年11月份上市。
月薪上万变两千?
内部通知显示,员工轮休期间,第一个月会按正常支付工资,第二个月起就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并不再享受公司福利、调薪等政策。
悦达起亚的总部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经济开发区,员工近5000名,在盐城建成3个工厂90万台产能规模,其中一工厂15万台产能与华人运通合作。同时,公司还设立了上海分公司。
上述员工称第一批轮休名单包含130余人,主要为公司老员工,其中包含一名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员工。针对调整情况,有媒体引援起亚高管消息称,确有如上调整。据悉,本次调整的管理岗员工主要是经理和部门长,总共约100人,管理层换血以及中方本土人才的引进,是起亚汽车中国区改革的组成部分,悦达起亚也在大量招聘市场人才。
根据此前盐城与上海两地发布的信息,盐城经济开发区最低工资标准为2070元/月,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590元/月。相比之下,根据招聘平台信息,悦达起亚的经理岗位薪资大多在1万元以上,其中部长岗位的薪资在3万元以上。
去年销量不足10万辆
作为韩系合资车企,由东风汽车、江苏悦达以及起亚汽车共同成立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于2002年正式挂牌成立,起亚汽车、东风汽车、江苏悦达分别占股50%、25%、25%。2021年东风汽车退出,公司由三方合资,变为悦达、起亚两方持股。
2016年,曾经的东风悦达起亚在中国年销量突破65万辆。但从2017年起,销量一路下跌。2022年,起亚汽车累计销量仅为94345辆,已经不到10万辆。 2017年-2021年, 东风悦达起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亿元、-4.92亿元、-12.99亿元、-47.50亿元、-26.12亿元。
起亚中国称不会放弃中国市场
不过现代起亚多次强调不会放弃中国市场。2023上海车展期间,起亚中国COO杨洪海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几年起亚在中国的发展的确遇到了挑战,但起亚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不会动摇,目前起亚正在汇聚全球资源,加大中国市场的投资。计划到2027年,起亚中国将推出6款EV车型;到2030年,起亚电动车的销量将达到当年起亚新车销量的40%至18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过去5年里现代起亚在中国的销量减少了超过100万辆,但并没有动摇其在全球的规模地位。数据显示,2022年,现代起亚集团全球销量达684.5万辆,仅次于丰田(1048.3万辆)和大众汽车(848.1万辆)之后,这是现代汽车集团首次在全球销量中排在第三。此外,在美国市场,现代汽车集团份额首次突破了10%,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也高达9.4%。今年第一季度,现代起亚全球销量仍然维持正增长,净利润约为69.5亿美元,仅次于大众汽车,排在丰田之前。
“起亚需要在本土化方面持续强化,纠正过去的一些战略误判,以新的战术,坚决地去落地新战略。今年起亚中国将上市两款电动车,包括森那美、锦龙、正通、鑫汉马在内有数十家大经销商集团加盟起亚汽车,起亚韩方高管频繁出访中国进行市场调研,制定新的中国战略,这些都是全面改革的信号。”杨洪海表示。
日韩车企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在今年2月,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还曾在微博上炮轰比亚迪“请水军”以及海外销量不高等等。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自主品牌在华销量超越合资车之后遇到的“碰瓷式营销”。
近年来,韩系车企在中国普遍出现销量遇冷。按乘联会数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韩系车累计零售销量仅78852辆,同比下滑17.2%,占中国市场乘用车总销量的1.8%,市场份额已经不及2020年的一半。
就拿起亚来说, 2022年它在全球的总营收达86.5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23亿元),同比增长23.9%,净利润为5.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3亿元),同比增长13.6%。不过在中国市场,悦达起亚该年度销量下滑4成,净亏损37亿元,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与其全球销量出现了明显背离。
除此之外,日系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2023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日系车销量为71.77万辆,同比下滑29.4%,市场份额缩水至16.8%,较2020年的24.1%减少了7.3个百分点。
“单从合资贴牌车企的发展态势来分析,日韩系车厂近几年由于在新能源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放缓,部分龙头车企的产业链‘科技树’点错了方向,再加上新能源汽车技术特斯拉一家独大,从市场格局角度来说,日韩系车厂目前夹在特斯拉与一众中国品牌之间,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挤压。”陈佳说。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到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184.3万辆,同比增长36%。4月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5.6%,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32.3%,较去年同期水平增加6.6个百分点。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强势增长的情况下,日韩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成为了日系车、韩系车在华销量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佳表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新材料、新技术、新电池、新车型、新市场主体甚至新市场规则都在不断涌现,这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面对这种产业链全局性剧变,有车厂出现“水土不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所以陈佳认为,当前悦达起亚资产管理与业绩承压、员工轮休等问题只是一个表象。日韩车企如果不能尽快依靠自主创新在新的电池技术方向、整车设计和组装以及辅助驾乘系统领域取得突破,那么未来这些企业与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发展鸿沟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而日系车、韩系车市场份额下滑的背后,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的提升。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9.7%,几乎占据了中国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较2020年的35.7%增加了14个百分点。
国联证券研报认为,借助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顺利崛起,并加快出海步伐,有望打造业绩增长新曲线。(来源:银柿财经、第一财经、证券时报等;整理:孙琪)
编辑:李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