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5/20230512173437r8Bkd9x2QV.png

华夏时评:短期经济数据,不改长期发展定力

本报评论员 2023-5-12 17:49:39

经济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宏观经济调控,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当短期经济数据有波动、有起伏的时候,最关键的平衡,还是坚持长期发展的定力。

在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标记下一个大大的开门红之后,4月份的微观经济数据,就尤其让人关注,开门红会不会继续“红”呢?乐观者在数据中看到乐观,谨慎者在数据中看到了刺激的空间。

应该说,近日公布的几项经济数据,还是总体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月物价水平继续低于预期,CPI数据,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PPI数据,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同比下降的数值为-3.6%,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最简单的解读,物价指数的表现,还是说明了国内需求的不足。不过,乐观的经济分析认为,CPI预计之后会开启上行,PPI也逐步会确认底部;谨慎的经济分析则认为,居民商品消费,是中国经济当前内需的一个大短板,因此公共财政有必要考虑进一步推出消费刺激政策,适时适度打通财政补贴居民的途径。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预估为14000亿元,前值为38900亿元;4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2.4%,预估为12.5%,前值为12.7%,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

最普遍的解读是,信贷数据的表现,在4月并不尽如人意。谨慎的经济分析提示我们,居民们还在把钱存起来,超额的储蓄大概率会继续积累,很难大量释放到消费和购房上去,因此市场甚至在预期下半年有望降准、降息;中性的经济分析会认为,目前企业的贷款需求可能还不错,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最大问题,还是在居民中长期贷款,说白了就是房地产销售低迷,老百姓加杠杆买房的动力不足,甚至提前偿还存量房贷;虽然五一小长假带动了一波消费热,但老百姓花掉的都是储蓄而不是借钱消费。

如果我们认真看待上面两组经济数据和市场的相应解读,就会发现,短期的经济起伏,其实依然在宏观调控的预期和掌控范围之中。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会议指出的一样,“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短期的经济波动和起伏,放在长期的发展战略和经济体的增长潜力面前,从来都是可以熨平和克服的,中国有庞大的市场,巨大的消费力有待释放,有优良的财政结构可以推动公共项目的持续上马,海外通胀形势的趋稳和美联储加息空间的有限,也给予中国的央行可能的更大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如果短期的经济数据不值得担忧,那么真正值得考虑的,反而是不为短期波动所扰,坚持住长期的结构升级的战略方向,房住不炒,是原则,产业升级,是方向。

短期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可以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长期来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突破,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要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才是重中之重。

5月5日,这种长期定力再一次得到了强调,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又研究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

“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这正好就是短期经济刺激和长期经济发展的结合,是短期和长期的平衡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