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油菜籽、小麦即将从南向北陆续收获,夏粮收购近在眼前。
5月1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受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影响,为稳定口粮生产,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虑粮食的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介绍,目前调度情况看,今年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目前长势较好,有望再获丰收,预计新小麦开秤后价格将保持平稳态势。目前来看,小麦、早籼稻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计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不大。
“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首要任务。无论是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各地政府都要担负起粮食安全的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对产粮大县加大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同时,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在主产省的产粮大县实行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全覆盖,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放心种粮。”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低收购价连续多年提高
多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了粮食生产,其中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在主产区对稻谷、小麦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已经连续三年提高,早籼稻连续四年提高,之前中晚籼稻也连续三年提高。而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每斤1.17元,早籼稻1.26元,均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晚籼稻1.29元、粳稻1.31元和上年持平。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最低收购价连续多年提高是为了提高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以提升种粮积极性,这一点是政策面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力量来对市场和农民在粮食保障与粮食种植方面进行积极引导与调节。
在卢景波看来,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种粮利益,坚定农民的种粮信心,促进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供应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批复在符合条件地区启动托市收购,加强对有关地方和企业的督促指导,进一步发挥好政策的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卢景波说。
“除最低收购价政策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举措来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社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等。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农民收益和生产效率,增强他们的种粮信心和积极性。”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可能性较低
受疫情延宕、经济下行、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的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粮食市场始终保持充足供应,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从小麦市场来看,去年以来的国际小麦市场持续震荡运行,而国内小麦连年丰收,产需平衡有余,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口粮绝对安全,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事实上,2022年小麦价格高开高走。从5月份新小麦上市,其价格便整体高于往年,年内高点价格已经接近1.7元/斤。但今年以来小麦价格“跳水”,2月份至5月份的陈麦价格持续破关下跌,虽然在此期间偶尔出现回涨情况,但价格难以冲高的疲态已经尽显。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主产区小麦均价为2727.27元/吨,较4月底累计下跌95.91元/吨,跌幅为3.4%。
因此,随着新小麦收获在即,夏粮收购近在眼前,且近期的国际小麦期货价格触及了近两年低点的情况下,新小麦的开秤价格难免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据丛亮的介绍可知,目前调度情况看,今年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目前长势较好,有望再获丰收,预计新小麦开秤后价格将保持平稳态势。目前看,小麦、早籼稻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预计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不大。
他表示,将加强市场监测,会同有关方面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