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暗角)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2023年5月28日12点31分左右,由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运营的首架C919国产单通道干线客机在首都国际机场降落,完成了这个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这趟航班代码为MU9191的航班于5月28日上午10点32分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经过两小时左右的飞行,在被称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京沪航线,同时也是东航在国内市场上收益最高的航线实施商业首航,显然对这个全新的机型以及航空公司即将展开的规模化商业运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商业运营正式“起步”
东航方面表示,该航班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进广大消费者。
首航航班搭载近130名旅客,在首都机场降落时受到了航空业传统的“过水门”仪式。在首都机场经过短暂的过站整备之后,该航班将在当天下午15点前后以MU9192代码执行北京首都-上海虹桥的返程航班。
(摄影:陶冉)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2022年12月9日,东航作为全球首发用户,正式从中国商飞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交付飞机。
这架注册号为B-919A的C919客机是中国民机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研发制造并交付给航空公司客户的第一架飞机。在交付之后以2022年12月26日首次从上海虹桥到北京首都机场的验证飞行开始,到2023年5月25日交付前夕,一共进行了92次验证飞行,飞行时长171小时,飞行里程123960公里。飞行足迹遍布成都、海口、青岛、西安等国内多个地区的机场。
东航方面表示,在首航之前,已组织完成了该机型的验证试飞和全旅客运行验证等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投入航班商业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环节保障能力满足实际商业航班运行要求。中国民航局对验证结果进行审定和检查,确认东航具备安全运行C919飞机能力,于近期颁发了相应的运行批准,批准C919飞机可以开展商业运行。
目前中国商飞交付给东航的第二架C919机型也已经完成首飞,据知情人士透露有望在今年6月交付,而按照计划今年内还将交付给东航4架C919,在年底前东航的C919机队总数达到5架。
订单超千架
按照东航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的信息显示,首架C919将从5月29日开始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施初始商业运行;后续随着该机型的陆续引进,逐步扩展投放到更多的航线。据东航App显示,在5月26日上线销售的5月29日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机票,经济舱不含税价格为919元起,在上线当天迅速销售一空。
在民航资源网专家李瀚明看来,投入商业运营是其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其实际品质将接受旅客和机组人员检验。随着旅客和机组人员不断提供反馈,相信商飞乃至整个中国航空制造业可以不断精益求精,改善产品设计和生产。
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C919已经有包括航空公司和租赁公司在内的超过一千架订单,其中最近的一笔大单来自海航航空集团,在4月27日与中国商飞签订了60架C919确认订单。而包括中国国有三大航空集团在内的多家国内航司也都下单采购了这款机型。
从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被确定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并在当年成立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到2008年5月中国商飞成立,并在2009年发布了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150座级大型客机机型代号“COMAC919”,也意味着这款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干线商用客机从“纸面”开始走向现实。而2015年总装下线,到2017年完成首飞,也成为C919研发制造过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在李瀚明看来,对于飞机产业链而言,整个飞机产业链确实受惠于飞机带来的国产订单,相信随着订单陆续交付,产业链协作的顺畅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国产化率可以进一步提高,从而降低采购物流成本,提升生产效益,令产品更有竞争力。
目前,中国商飞已经公布的三款商用机型中,ARJ21已经交付超过百架,C919也已经开始投入商用,而另一个宽体机项目CR929的前景则显得有些扑朔迷离,这也将是中国商飞下一个要翻越的“高山”。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