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自从2019年7月上海正式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后,过去近4年时间里,垃圾分类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从46个重点城市开始先行先试,逐渐覆盖了全国300多座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82.5%,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6%。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垃圾分类在2023年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垃圾分类工作是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5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青岛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住建部部长倪虹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力争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21日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志愿者继续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垃圾分类市场回暖
2020年被市场称为“垃圾分类推广元年”。自从2019年上海正式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在2020年5月开始正式将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到全市。2020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宣布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此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2020年8月开幕的上海环博会上,乘着垃圾分类的东风,很多公司都将分类回收驿站、回收亭等大型设备摆在展台上,供客商现场咨询。然而三年后,在财政支付能力较强的大城市“蛋糕”几乎分完的背景下,今年记者在展会上见到的垃圾回收设备厂商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了。
但从招投标情况来看,2023年以来,随着环保市场整体的回暖,垃圾分类处理市场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许多地方政府重新启动了垃圾分类项目招标,甚至开出了总价过亿的大单。例如,3月份招标的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类一体化及环卫设备补短板项目特许经营期总服务费高达100714.8万元,合同履行期限23年;5月11日公开招标的青岛市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垃圾分类和环卫作业市场化服务招标项目预算1.15亿元,服务期1年;郑州市金水区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综合服务项目报价近3.7亿,目前已经由当地国企预中标。
随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的召开,垃圾分类将再次掀起热潮。现场会上提出,要启动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提高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确保垃圾分类热度不减、氛围更加浓厚。此外,还要大力推动环卫装备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和提升,推动环卫行业向科技智慧型转型升级;开展县级地区小型焚烧试点工作,不断优化生活垃圾处理结构。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习近平在回信中指出。
垃圾管理体制仍待改革
过去两年中,在46个大城市已经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后,更多地级市、县域也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推广。例如,近期湖南省永州市、云南省昆明市、江苏省镇江市等地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6月正式实施,广东省湛江市也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向社会征求意见。
不过,各个城市垃圾分类管理规范程度不同,直接投放达标率也有差异。其中,上海是执行分类规范较为严格的城市,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95%以上,“上海模式”也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据东方证券测算,以上海模式向全国城市人口推广,垃圾分类将带动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
总体来看,垃圾分类市场仍有空间。《“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并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由此可见,2023年内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覆盖率仍需提高,对照2025年目标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也有进步空间。
“垃圾分类是一场涉及垃圾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垃圾分类研究和咨询专家兰亚军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企业主要采取按照垃圾处理的吨数获得政府补贴的模式,虽然在之前的处理路径中是合理的,但在垃圾分类推广后,分类工作做得越好,进入填埋或焚烧的垃圾量就越少,因此企业缺乏垃圾分类的动力。他建议对这项机制进行改革,采取“费用包干制”,根据每天垃圾实际产生量乘以单价再乘以总天数,让企业“多余自负、节省自得”,增加垃圾分类的动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