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6/202306011248216E1z6AymAt.jpg

国企改革下一站:两大专项行动扩围,高新技术企业迎来新突破

徐芸茜 刘昱汝 2023-6-1 13:10:34

本报记者 徐芸茜 见习记者 刘昱汝 北京报道

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而两项国企改革专项行动——“科改行动”和“双百行动”双双扩围深化。

记者从国资委获悉,近年来两大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其中“科改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均超过14%,有效专利实施数量达11.2万件;2022年,“双百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3万亿元、净利润6732.7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29.7%、35.6%。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资委明确提出,作为国企改革“排头兵”,纳入专项行动的相关企业在混改、重组、上市、中长期激励等方面改革或迎来新突破。而此次两大专项行动同时扩围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后续国企改革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深化改革的联动发力。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改革更有深度,一些前期改革未曾涉及的“硬骨头”,开始逐步尝试探索;其次,改革更有广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改革试点,并开始在面上推进改革;同时改革也更具高度,由原来的单项改革转向综合改革,由原来的就事论事转向整体提升。

重构科研组织与激励分配方式

据了解,“双百行动”和“科改示范行动”是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开展的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旨在通过推行综合性改革,培育一批国企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据国资委透露,经过大力度的扩围调整,“科改企业”从439户扩充至672户,“双百企业”从449户扩充至580户。下一步“科改企业”要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勇于开辟创新特区;“双百企业”要聚焦主业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落实机制类改革任务,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是衡量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这些年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从质量或者速度来看都比较令人满意。

而在改革驱动之下,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转化力度也显著增强。

“双百行动”自2018年正式启动以来,实现了“公司治理”+“三能机制”双突破、“量的增长”+“质的提高”双跃升。此次国务院国资委对“双百企业”进行了充实扩围,名单上从449户扩充至580户。其中,中央企业子企业316家,地方国有企业264家。

作为扩围企业之一的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研究院”)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白成斐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广核集团的核心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广核研究院承担了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实验)中心和国家能源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发(实验)中心的建设职能。

“核电新堆型研发具有周期长、难度大的特点,要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需依托科研大团队,以‘长期主义者’的定力,花费长达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白成斐表示。

“依托‘双百’改革,中广核研究院已初步呈现出四项提升的良好势头。第一科研攻关成效显著提升,2022年科研项目里程碑节点完成率达到96%,为历年最高;第二科研成果数量显著提升。2022公司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3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4项,发表SCI、EI论文115篇;第三公司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不断抓实质量控制三道屏障和质量保证三大保障,公司质量管理水平获地方政府及行业高度肯定;第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显著提升。聚焦战略研发已成为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的共识,科学家精神、创新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集中优势兵力打大仗’思想准备已全面完成。”白成斐对本报记者表示。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科改行动”扩围深化现场推进会讲话中指出,“科改企业”很多都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锚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建立完善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加大产业资源、科研资源的专业化整合和一体化配置力度,统筹国家所需、行业所趋、企业所能,积极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产业引领力。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日益深入,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持续完善,国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好戏连台,为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梳理发现,对中国企业来说,在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国际上成熟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准则和规范,又要根据自身经济、文化等特点,把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原理与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

同时,把党的领导引入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有企业的具体实际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化的有益探索。

对于下一步工作重点,刘兴国向本报记者表示,一是继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既确保加强党的领导,又不损失决策和运营效率;二是持续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整体提升国有资本效率效益;三是深化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尽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企改革管理机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刘兴国看来,整体创新能力仍有明显短板,不少关键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国外企业或机构手中,产业发展容易受到国外技术管制政策影响。另外,综合效率效益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有差距。

对此,刘兴国认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同时,构建起技术新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增加值率,增强盈利能力,扭转效率效益落后的不利局面。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