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兆轩 四川巴中摄影报道
五月,四川巴中南江县,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小城细雨绵绵。
5月25日上午9点,《华夏时报》记者来到南江七一中学体育馆,走进场馆便看到很多身着红色校服的孩子们。他们队列整齐地站在一排排眼科医疗设备前,有说有笑地等待测量眼部基础数据。这是他们得到最后一项医生诊断前的重要步骤。
这些成长在大山下的孩子们视力状况并不乐观。“第一天筛查,我们就发现有11位孩子的视力情况很差,需要手术进行干预治疗。”一名来自安徽的志愿者对记者表示。
从巴中市区驱车往北60公里,就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南江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当地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长期不懈的努力下,2019年这里实现了脱贫摘帽。而这边仍然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成为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需求少有人关注,眼部健康意识薄弱。因此,定期筛查、提前干预,以及眼科知识普及教育,是这些孩子目前最直接、迫切的需求。
体育馆里正在进行的,正是由中国工商银行组织的“工银光明行——爱目行动”公益活动,该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了9年,5月21日至26日,“爱目行动”携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诊疗团队走进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为当地近万名儿童筛查了视力、带来了光明。
让双眸更明亮
走进一个小型足球场大小的体育场馆里,《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不同的方位有序地分布着7个不同的诊断区,依次是数据初筛、电脑验光、眼轴测量、眼底测量、医生诊断、点药散瞳以及验光区。
在经过学校视力初筛后,视力小于0.8的孩子,会由学校统一带到南江七一中学体育馆进行复筛及诊断治疗,对孩子们的视力状况开展进一步评估。
“我们班一共54个学生,在初筛过后需要来这边进行复筛的有37个,据我所知,基本上六年级每个班都有30多名需要过来的,这个数字还是挺可怕的。”南江思源实验学校6年级5班班主任石鸿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体育馆里,每个孩子会被分配2张纸条,一张是初筛的裸眼视力,一张是待测的7个项目,在经历前4项仪器的检查后,最终由医生诊断是否需要散瞳验光或下一步的治疗。
已经接近中午,学生们已经陆续结束筛查。在进行视力验光前,通常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需要进行散瞳。在散瞳区的一个座位上,记者看到了小武(化名),“你现在几年级了?”记者问道,“三年级。”小武小声地说到。“你坐在班里可以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吗?”“有点看不到”他腼腆地说。接着记者问道:“妈妈有带你去验光或者配眼镜吗?”小武随后一直沉默地低着头,没有回答。
在南江县,像小武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为了生计很多家庭至少有一位大人在外务工,导致很多处于成长重要阶段的孩子出现了视力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普及和引导,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
“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孩子一只眼已经做过手术,几乎没有任何视力了,因为只剩下一只眼,所以他最应该关注的就是他的对侧眼,后续不要发生灾难性的病变。后来,我们找到了他的母亲,跟她建议最好每三个月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医生曹迪对记者感叹道,还有一个孩子,他的一只眼睛已经萎缩了,带着眼片,也是因为前期病变没有及时干预,导致眼病恶化,我们真的觉得很惋惜,因此对侧眼的保护对他来说肯定是更重要的。
“对于筛查出来需要进行手术的孩子,我们也登记了孩子的基本情况,以便跟踪病例,如果这边的医院需要支持,我们(北京)有很多专家都很愿意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曹医生补充道。
当记者问道,在经历了这么多天的筛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什么?曹医生叹了一声气,别过脸但依旧可以看到明显泛红的眼眶。他顿了顿讲到,“有一个孩子跟我讲,自己视力很差了,我对他说,孩子其实你需要戴眼镜,他说,爸爸妈妈知道,但是我说我要配眼镜他们就打我。我听了挺难过的,当时就联系了老师和他的家长,后来他的妈妈答应我们一定会带孩子去配眼镜。”
“这边的很多孩子都觉得,配上眼镜一辈子就用这一副了,有的戴着歪眼镜,或者断了一个眼镜腿的都有,看着挺难受的。”曹医生感叹。
据受访的几位医生介绍,弱势、斜视、远视、近视是在这次筛查中占比靠前的四大眼部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蔺琪对记者表示:“通过这几天的筛查,我们发现这边眼部疾病的发病率一点不比大城市低,但是配镜矫正率偏低,如果在早期就进行干预和配镜治疗,提高大家对近视防控的意识,不合格率是完全可以降低的。“
“很多孩子早期近视了,出现了一只眼的视力问题,没有及时配镜治疗,两只眼长期不平衡就非常容易出现斜视,出现斜视后如果没有及时手术干预治疗,最后立体视也不好了,一步扣一步,视力越来越差,最终耽误了孩子未来很多的职业选择。”蔺琪补充道。
白“衣”天使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体育馆里,除了大批排队等待检查的孩子们,现场最多的就是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志愿者,他们分工明确地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操作验光仪等设备帮助复筛、帮助点药散瞳、引导现场秩序、组织安排现场流程等等,他们就是来自工商银行的青年志愿者们。
5月21日起,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赶来的近百名工行青年志愿者们,齐聚四川巴中,一落地放下行李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为期一周的筛查中,他们需要帮助通江、南江两县及周边小学生完成医生诊断前所有的视力筛查工作。
为了更好的配合、辅助医生的工作,短时间内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视力筛查、诊断及后续治疗,近百名志愿者每天平均工作时长超过10个小时。
“周二(5月23日)那天我们是最累的,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结束,中午去酒店吃了午饭就又赶过来了。”一名来自工行江西分行的志愿者对《华夏时报》记者感叹,刚来的时候,因为又要学习培训怎么使用仪器,又要安排好大量的小朋友有序的进行筛查,工作进展的不是很顺畅,但在我们不断的摸索下,这几天我们的整套流程已经很顺畅了,工作就相对容易一些。
据志愿者们介绍,参与到此次“爱目行动”的都是来自工行各地分行团委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岗位,有的是网点柜员,有的是客户经理等,都很珍惜这次亲身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
“感觉最大的问题还是意识方面,城市中的孩子无论是视力保护,还是牙齿健康,各方面的意识都很强,他们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和牙齿,以及出了问题怎么样去治疗,但是这边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也没有人教过他们,这也是我们觉得‘爱目行动’这项公益活动最有意义的点。”一位志愿者对记者表示。
金融帮扶的工行样本——一直在路上
据介绍,“工银光明行”是工商银行按照“国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自主创新发起的一项助力乡村教育和医疗实践活动,涵盖了多个长期开展、帮助群体众多的公益项目,以工商银行定点帮扶的四川省部分县市为优先覆盖地域,补充覆盖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将青少年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深入推进群众关爱和公益活动,开展扶贫帮困,上一年对外捐赠达1.29亿元。
近年来全球近视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已成为国内外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视低龄化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除了近视低龄化,在近视早期放任不管,导致延误最佳矫正时期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早在2015年,工商银行就已经关注到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眼健康的问题,通过“爱目行动”,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后生公益基金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健康基金会等单位,为小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建立视力档案,为病患儿童提供方便的绿色诊疗通道,帮助患病儿童及时进行治疗并对贫困家庭儿童进行救助,最大范围降低儿童视力不合格率。
截至2022年,“爱目行动”走过北京、河北、四川、西藏、青海等地,已为20万以上孩子进行视力、听力筛查及建档,免费配镜20480副,为142名患有先天性眼疾、白内障及斜视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医疗救助。同时,第二课堂走进北京、河北、陕西、青海、拉萨、四川共计160多所小学,通过各类场景启迪孩子关注眼睛,并养成正确的饮食和用眼习惯,线上的网络直播公益课堂更是惠及600万人,1700多名工行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活动。
2023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爱目行动”也迎来了第九季。在结束巴中活动后,“爱目行动”下半年还将奔赴青海、西藏、新疆和黑龙江地区,除了继续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提高青少年眼健康水平,预防眼疾之外,工商银行还将积极发挥自身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儿童的美丽“视”界 。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