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6/202306070952499uRuBDPHJm.jpg

圆心科技四闯港交所背后:营收增长难掩4年累亏21亿元,卖药生意如何撑起市场想象?

郭怡琳 2023-6-7 11:46:39

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近日,互联网医疗企业圆心科技启动第4次IPO。

2023年5月29日,根据香港联交所官网信息,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圆心科技”)更新主板上市招股书,高盛、中信证券为公司联席保荐人。此前,圆心科技曾三次递交招股书,均因半年内未通过聆讯而失效。

据此次招股书披露,其财报更新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业绩数据。2019—2022年间,圆心科技四年累计营收196.94亿元,并于2019年—2022年营收规模逐渐上升。但在业绩增长背后亏损额度却在持续扩大,2020—2022年间,圆心科技的亏损率由8.6%上升到10.4%。而从营收占比来看,报告期内,其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板块的药品销售收入长期占营收比超90%。高度依赖处方药及医疗产品销售盈利的圆心科技,难以摆脱互联网卖药盈利逻辑。

《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目前圆心科技估值达290亿元,而2015年6月时该公司估值仅为1.58亿元,这意味着圆心科技8年间估值涨超180倍。对圆心科技而言,未来靠什么撑起资本市场的信任?为此,《华夏时报》记者向圆心科技发送采访函,对方称,“静默期不便发言婉拒”。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疗投资人士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阶段,互联网医疗赛道陷入卖药求生的盈利‘怪圈’,这样一来资本热情大幅减弱。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上市会成为聚拢资本的有力方式。此外,投资方也会积极推动IPO进程,以便促进现金流动。”

4年累亏21亿元

2015年3月20日,北京圆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彼时,正值国内市场“互联网+医疗”产业融资高峰。

在此背景下,自成立以来,圆心科技历经多轮融资,公开累计融资额近60亿。其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知名机构身影。其末轮融资更新于2021年8月,F轮公开额度超过15亿元人民币,而后启动首次港股IPO。

而在IPO之路上,圆心科技可谓是充满坎坷,2020年—2023年三年间,已经四赴港交所。对此,上述投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常对资本支持需求较大。如果融不到钱,便亟需通过上市聚拢资本。”

随即记者查阅招股书,自2019年至2022年度,圆心科技营收分别为23.52亿元、36.29亿元、59.38亿、77.75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2.01亿元、3.63亿元、7.57亿元、8.05亿元,四年累积净亏损达21.26亿元。同期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1.72亿元、3.13亿元、6.21亿元、6.96亿元,累亏同样超过18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圆心科技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净亏损额度却扩大的更为迅猛。2022年度营收是2019年营收的3倍,但2022年净亏损已经达到2019年的4倍。此外,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间,圆心科技的亏损率由8.6%上升到10.4%。

值得注意的是,疯狂烧钱的圆心科技手头只在2021年相对宽裕。据了解,2019—2022年,圆心科技录得经营现金流出净额1.42亿元、2.04亿元、8.14亿元、6.40亿元;其在风险因素中坦承,主要由于不断加大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市场推广力度,导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相应增加。

高销售低研发

记者分析圆心科技招股书发现,其营收增长的密码是猛砸销售投入。2019—2022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3.3亿元、5.0亿元、8.2亿元、10.3亿元,销售费率达13.8%、13.7%、13.8%、13.2%。据悉,预计未来,圆心科技还将扩大线下药房及实施新的业务举措,销售费用会维持增长。

而与其高销售投入相对,圆心的研发投入显得捉襟见肘。招股书披露,其2019—2022年,公司研发开支为2265.1万元、4629.4万元、1.13亿元、1.88亿元,研发费率仅为1%、1.3%、1.9%、2.4%。

受此影响,圆心科技在第二次递交赴港上市申请时,公司介绍由“医疗科技公司”变更为“医疗健康公司”且沿用至今。而坊间对其科技成色不足的议论,却并未随着上述变更消散。一位不愿具名的竞品企业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销售拉来的公司可能会让投资者缺少想象空间,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不利。”

暂且抛开远期影响不论,高销售投入已经对圆心科技的盈利带来影响。上述投资人士认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营收增长,利润却始终上不去。”因其销售成本居高不下,报告期内占营收的比例长期不会低于90%,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很难突破10%大关。招股书披露,2019—2022年,圆心科技的毛利率不断降低,分别为10.6%、9.2%、9.0%、9.3%。

从2019—2021年数据来看,记者对比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部分公司,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处于行业低位。以2022年为例,平安好医生毛利率为27.3%、京东健康毛利率为21.2%、叮当健康的毛利率则高达33.5%。

盈利单一靠卖药

记者了解到,圆心科技将自身收入分为三大类,即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段赋能服务以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分别对应药品、医院、保险。

圆心科技成立伊始便着手于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包括全国性线下药房圆心药房和在线药房妙手医生。2019年,公司开始提供供给端赋能服务,帮助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并提供运营服务,如处方外流管理、在线复诊、在线问诊及转诊会诊管理等。

上述投资人士称,“圆心科技通过全国性的线下药房网络圆心药房及线上药房妙手医生,向院外患者提供处方药销售服务。简单理解就是向患者卖药。”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收入在公司营收的占比持续超过90%。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圆心科技虽然囊括了医、药、险三类业务,但从占比来看营收高度依赖处方药及医疗产品销售,难以摆脱“药贩子”标签。

具体财务数据披露,其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也就是处方药及医疗产品销售,2019年至2022年该分部收入分别为23.03亿元、35.37亿元、56.15亿元及72.8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97.9%、97.5%、94.6%、93.7%。

供给端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圆心科技已与443家医院合作,覆盖中国26个省及100多个城市,其中包括超过170家三甲医院,并为277家医药公司提供营销服务。圆保险公司方面,其合作企业包括159家保险公司及8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余款新特药保险产品,管理4840万份保单。

此外,招股书披露,圆心科技的非主营业务占比较低,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供给端赋能服务收益分别占总收益的0.1%、0.8%及1.1%,医疗产业端赋能服务的收益分别占总收益的2.4%、4.6%及5.2%。

由此可见,圆心科技看似医、药、险业务板块完整,实则以药为主的单一业务集中度偏高,医+险业务发展缓慢。在此背景下,卖药似乎成了放不下的营收利器。重振旗鼓之后,圆心科技再战港股,是否能够圆梦IPO仍存在不确定性。据悉,其在招股书中称,此次IPO募资将用于发展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扩大医院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扩大供给端赋能服务等。

此外,记者注意到,圆心科技每股融资成本从2015年A1轮0.41元,攀升到2021年F轮的28.84元,最初投资者浮动盈亏为69倍,公司估值也从1.575亿元增长到275.328亿元,增长173倍。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