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6/202306091708436SUzzuSG3U.jpeg

直击海港城投保人潮!内地访客赴港投保解冻,保险公司“预约暴涨,加班成常态”

王敬 张智 2023-6-9 19:39:06

本报记者 王敬 张智 香港摄影报道

“通关以后预约暴涨,加班是常态,每天忙的跟打仗一样。”6月7日香港一家大型保险代理人Cathy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随着2月6日中国香港与内地实现全面“通关”,强劲的内地访客需求,正在为冰封三年的香港保险“解冻”。

近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下称“香港保监局”)公布了2023年首季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回升至96亿港元,同比增长2686.4%,大约占据个人业务总额的20.5%。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认为,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造成数据井喷。

《华夏时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驻扎多家保险公司的尖沙咀海港城再现投保人潮。多位保险代理人对记者表示,近期保险签单量大幅增加,保费额度比往年有较大提升。

实探香港保险市场火爆现场

6月7日上午10时30分,《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中国香港九龙尖沙咀保诚保险公司,即使是工作日的上午,现场已经有不少人排队等候购买保险、了解产品,前台处每个接待位都在不停歇地接待客户。11时,记者前往同在海港城的多家保险公司,现场取号等候或排队的客户也是络绎不绝。

WechatIMG909.jpeg

一家头部保险公司业务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自开关1个多月起,其所在公司年缴保费几十万至几百万元的储蓄保单每日都有。“今年3月起业务量增长很快。我们内部交流时曾预计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大约增长17倍,没想到是27倍。”

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2023年首季内地访客的新单业务保费恢复至96亿港元,同比飙涨2686.4%,相当于个人业务总额的20.5%。造保单数目为34506份,去年同期为1029份,增幅达3253.4%。

为方便正确理解数字,香港保监局还特别披露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前2019年的相应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为128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的26.4%。两相对比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方面恢复情况良好,与疫情前水平相差不再悬殊。

一位具有十余年金融从业经验的国际金融保险顾问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刚刚过去的5月,其所带领的团队累计业绩额同比增长近400%。

“封关期间香港客户是市场主力,但我们现在的业绩主要靠大陆客户,毕竟香港本土增量有限。”该顾问坦言。

Cathy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近几个月到香港买保险的人数激增,因此在进行签约前就会与客户仔细沟通清楚,为客户提前安排签约行程,在投保、缴费等环节提供便利,帮助他们安排行程、提供接机、安排食宿等服务。

在香港机场、地铁、大巴上,不时能看到几大险企的广告投放。同时,各大保险公司还加大了招聘力度,记者在某招聘软件上搜索发现,中银人寿、富卫保险、水滴公司等多家险企都在招聘相关岗位,薪资在2万元至6万元/月。

此外,通过与多位保险代理人交流,《华夏时报》记者发现,香港保险的拓客渠道也在多元化,除了与储备客户保持紧密联系促进签单,他们还通过包括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各种内地常用的新媒体渠道宣传香港保险业务或相关知识,并留下联系方式。

香港保险开打“价格战”

目前,香港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类型有重疾险、储蓄险、寿险、万能险、医疗险、投连险等。

数据显示,从保险业务结构来看,和以前一样,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在中国香港购买的保单中约97%是非整付方式(即非一笔过支付),终身寿险、重疾险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6%、33%和5%。

内地访客为何青睐赴港港购买保险产品?有十多年香港及境外财富管理经验的香港安盛金融集团境外财富管理专家李梦此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险资投资渠道和收益相对而言会优于内地,香港的储蓄型保险投资收益也相对较高。在通货膨胀以及股市震荡波动的投资环境之下,更容易受到高净值客户投保青睐。

她还指出:“受美国加息影响,香港存款利率更高。短期内,不少客户更倾向定期存款,而保险是相对较长的投资产品。”

一位不便具名的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保险的优势在于具有高保障、高收益、灵活性强等特点。以最受内地访客青睐的终生寿险为例,这一类型的保险能够提供终身保障,确保保险受益人在被保险人去世时得到充分的经济保障。

“我去香港买保险比较看重收益率高,一方面当作强制储蓄,为孩子存一笔教育基金,也为以后铺垫一笔养老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为家里留一点外汇储备。”在香港买过多年保险的深圳市民吕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

上述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除了通关利好,今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平同比大增的原因还有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提高。在保险产品种类繁多、保障范围广、投资回报率高等因素下,香港保险产品依旧具有吸引力。

需求火爆的同时,香港保险公司打起“价格战”,在产品宣传中都推出了优惠活动。记者查看各大保险公司的产品宣传发现,当前很多公司主推的5年、10年期的储蓄分红险优惠力度较大,甚至有产品保费回赠高达28%。据悉,为鼓励客户进行一次性缴费,保险公司在供保期内每年给予额外的利息,利息水平高于银行存款。

一位代理人告诉记者:“优惠从来没有这么大,一算就能知道是不是有加额的空间,今天又有个客户加大了保费额度。”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保险行业在内地客户群体中的关注度一直处在高位,随着近期香港内地顺利实现全面通关,香港保险业也再度如愿将潜在的关注度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服务热度,赴港购买保险再度成为内地客户的一个趋势。”

津正念集团董事长何权津指出,“赴港投保”趋势恢复到疫前水平需要一定时间。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内地经济逐渐复苏,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将会增加,这有助于推动“赴港投保”市场的发展。

购买前需警惕风险因素

在李梦看来,香港保险更适合学历和收入较高、有移民需求的白领们,以及从事贸易物流等行业的企业主、金领或其他资产配置的人士,因为这类人群拥有较多外币收入,长期的美元收入但短期不考虑拿回国内,在中国香港澳门做保险理财,更顺理成章。

赴港投保一片火热背后,可投保人还需警惕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李梦向本报记者表示:“内地人购买港险,尽可能开通香港本地银行户口,方便资金往来;此外,找信得过的代理顾问很重要,保险需要详尽了解条款。”

提醒背后,是内地居民投保理赔的难题。据悉,对于在香港投保而居住在内地的香港人或内地居民,保单现金总值取回以及赔偿款项取回,只能悉数存入香港的银行账户,难以汇入他们在内地银行的个人账户。这一问题造成投保人或受益人在内地生活时,难以有效应用在香港取得的保单现金总值或理赔款项。在封关期间,甚至出现多例内地客户委托香港保险代理缴费,但代理人将保费卷走的案件。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还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汇率风险、保险公司信誉风险、保险条款不符合内地法律法规等。购买保险前,需要仔细了解保险产品的条款和保障范围,选择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同时注意汇率波动对保费和理赔产生的影响。”何权津表示。

此前,香港保监局也面向内地投资者发布重要提醒:直接向保险人支付保费,而不是向保险代理支付;不要参与香港人寿保险在内地的任何销售活动;不要与销售保险的无牌人士接洽。

陈佳向本报记者指出,香港保险行业在内地客户群体中的核心比较优势在于其全球化资源配置思维下的跨境资产组合服务。它并非单纯的资产境外保险产品投资,而是将内外部市场金融市场各资产大类在风险、收益、期限和获益人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渐次优化配置的一整套流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香港保险行业经过近年来疫情和经济下行考验,对抓住机遇实现爆发式增长已经做足了充分准备。不过,由于全球金融业动荡加剧,金融科技进步一日千里,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对金融业的影响日益加深,香港保险行业要想保持基业长青的高质量发展态势,还需要稳健行远审慎处理一些结构性风险难题。”他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