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
106例猴痘确诊病例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中疾控介绍,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感染所致的传染病。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大范围传播可能性较低
据健康报,“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内有男男性接触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介绍。
“据6月份病例密接排查流调结果显示,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有374人,其中仅1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施国庆表示,与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传播速度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出现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等。” 李侗曾介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近期与类似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就诊。
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施国庆表示,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同时,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加强个人手卫生等。
“猴痘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黏膜,以及病例污染物。”施国庆表示,因此,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须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
“当医护人员需与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时,还是要戴上口罩。”李侗曾说。
疫苗研发传来好消息
7月1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此前,我国多地相继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且出现了本土传播的病例。针对猴痘病毒,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也未有专门针对猴痘病毒开发的特异性疫苗。(来源:中疾控、健康报、公开信息;整理:李云鹏)
本期编辑:李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