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会场图。主办方供图
本报记者 苗诗雨 李贝贝 无锡报道
受制于上游锂资源分配不均匀性,成本成为我国锂电池产品及储能行业发展的制肘问题之一。面对碳酸锂价格的大幅波动,我国储能行业各主体对钠离子电池产品的投入逐步增长。
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多氟多、鹏辉能源、中比新能源、欣旺达、宁德时代等多家储能领域企业已投入钠离子电池产品的研发。钠电池快速发展之下,多方也越来越关注锂电池与钠电池的关系,未来钠离子电池是否会替代锂电池?
近日,在第二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就钠离子电池发展相关问题,业内多位人士较一致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和补充,未来钠离子电池也有望应用在更多场景中。
企业抢滩钠电池产品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储能行业对锂电池需求增长显著,但需求快速扩张同时,碳酸锂价格水涨船高,20万元/吨至60万元/吨大幅波动的碳酸锂价格,给锂电池成本带来极大不稳定风险。
2023年以来,上游碳酸锂价格波动对锂电池行业冲击依旧,钠离子电池关注度越来越高,众多企业布局钠电产业。需求及行业发展引导之下,钠电池产品发展迅速。
例如,6月28日,江苏省首款车规级大圆柱钠离子电池量产。7月14日,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北岸控股集团签订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合作协议,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芯在北方储能电站的大规模应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中心副主任何鹏林认为,各个公司宣布钠离子电池投入试用,钠电池或已经进入元年,今年以后钠离子电池在更多领域能够逐渐实现渗透,市场空间有望迅速扩大。
光大证券7月17日研报中也写道,未来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在整车上应用,以及星恒电源等在二轮车上应用,中游各材料产能纷纷落地量产,钠电将呈现多点开花、快速降本的态势。目前头部车企的迫切需求有望加速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降本。
钠电成本有望低于锂电
那么,快速发展的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电池产品有何优势?
记者获悉,钠离子电池目前有三条技术路线,聚阴离子化合物、层状氧化物和普鲁士蓝类似物。
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尹小强在论坛上表示,在产业化角度来看,不同的正极材料适用场景是不同的。目前聚阴离子体系,钠离子电池寿命比较长,成本比较低,安全性能比较高,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度高,是储能的最佳选择。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比较高,在A00级乘用车、三轮车、两轮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何鹏林也向《华夏时报》记者等表示,对比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具备成本优势,钠来源广泛且提取方便,碳和钠的价格都较低,负极可以用无烟煤硬碳,钠离子产品所用的材料都可以实现自主供给。对比之下,钠电池性能优势,安全性更为优异,尤其是低温充电和低温放电性能远高于锂离子电池,还有功率特性也比锂离子电池相对更好。
据悉,钠离子电池目前的试点应用场景包括电动车、自行车、储能、家庭储能、基站、机房等相关领域。
从目前来看,钠电成本还是比锂电高,但尹小强表示,预计2024年钠电比锂电低,尤其在储能上,在2025年我们希望有一个大幅度的成本下降。
不过,也要关注到,钠离子电池产品作为尚在发展中的产业,仍有许多方面待完善。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从过去一年发展来说,钠电池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但目前钠离子电池还处在产业化初阶段,生产规模尚未铺开,综合成本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深入进行钠电池研究和产业化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在论坛上表示,未来将优化产品创新生态,支持钠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先进产品量产能力建设。金磊表示,下一步将组织相关单位加快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的制定,目前已经有钠电池术语和词汇,钠电池符号和命名两项技术标准。
据悉,2023年初,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明确要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
责任编辑:张子鹏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