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早稻丰收在望,预计早稻面积7100万亩以上,基本保持稳定。目前收获已过七成,呈增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夏粮在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的情况下,能够再获丰收实属不易。如今夏粮的略有减产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有何影响?
7月21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年来,我国小麦年际间产需是平衡有余的,特别是前4年小麦连续增产,2019年增43亿斤、2020年增15亿斤、2021年增54亿斤,2022年增16亿斤,目前小麦库存充裕,可满足近一年的消费,略有减产不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目前小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我国粮食生产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粮食供给充足,对我国粮食安全没有太大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需要长期稳定的粮食生产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大主粮价格的稳定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夏粮丰收来之不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
“夏粮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能够再获丰收实属不易,经过艰辛的努力,这个结果是抢回来的,是夺回来的。”潘文博表示,经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把“烂场雨”影响降到了最低。
据最终的农情调度,“烂场雨”受灾面积2790万亩,占全国小麦面积8%,受灾的95%在河南,河南确实受灾重,统计局也公布了,河南减产了52.6亿斤,陕西也减产了2.4亿斤。但是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其他主产省,“烂场雨”影响不大,夏粮都实现增产。
“全国算大账,有增有减,还有面积增加的因素,最终全国夏粮略减25.5亿斤、减幅0.9%。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同志讲,今年如果不当机立断、采取超常规抢收抢烘的举措,减的数就不是今天这个数了。”潘文博说道。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夏粮的总体丰收对于我国粮食供给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即使产量有所下降,仍然足够满足国内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农业生产受到了一些挑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此减产是难以避免的。然而,我国粮食储备充足,且有完善的储备政策,所以对于粮食供给来说影响不大。
对于夏粮略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潘文博也表示,这些年来,我国小麦年际间产需是平衡有余的,特别是前4年我们小麦连续增产,2019年增了43亿斤、2020年增15亿斤、2021年增54亿斤,2022年增16亿斤,目前小麦库存充裕,可满足近一年的消费,略有减产不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也基本稳定。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现在市场上的馒头、面条、面包价格也没有大涨。
三大主粮价格总体平稳
农产品市场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既事关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到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所以农产品市场的变动一直备受老百姓的关心。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持续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跟踪研判。综合调度分析来看,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供应总量充足,各主要品种价格有涨有跌,总体波动正常。1—6月份,我部监测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为128.28,同比高0.31个点。
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总体平稳。稻谷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价格小幅上涨;小麦市场供应预期趋稳,价格高位回落;玉米下游消费逐步恢复,价格持平略涨。上半年,稻谷产区企业收购均价每斤1.39元,同比涨3.3%;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均价每斤1.48元,同比降3.7%;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35元,同比涨1.5%。
对此,江瀚表示,保持主粮价格稳定,可以避免物价上涨过快,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避免农民因价格波动而遭受损失,保障农民的利益。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他指出,要保证农产品市场的平稳,需要政府需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加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协调;建立健全的农产品信息平台以及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
展望下半年走势,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指出,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持续充裕,价格将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生产方面,早稻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良好,大豆油料扩种任务落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间上线,肉蛋奶产能稳定,蔬菜在田面积有所增加,“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基础牢固。库存方面,稻谷、小麦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能够满足城乡居民一年左右的口粮需求。消费方面,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加上下半年本来就是农产品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将好于上半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