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3年2月底,辽宁省朝阳市一国考断面突发超标报警,高锰酸盐、氨氮等污染物指数陡然升高。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启动联合办案机制后发现,断面上游的凌源远达水务有限公司在23日当晚因担心出水超标,采用调配合格的水样装入水瓶代替实际水样进行检测,篡改了COD、氨氮等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并将泥水混合物通过污水排放口排入河道长达40分钟。一辆进入厂区的车辆行车记录仪信息显示,该公司总经理许某某在排污结束后下达了“测实数,把瓶撤了”的指令。
这一案例是生态环境部8月中旬公布的自动监控领域6个典型案例之一,同时也是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查处、挂牌督办的11起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环境案件之一。
《华夏时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日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持续保持对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污染环境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据悉,三部门已连续四年共同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专项行动,相关环境违法犯罪高发势头有所遏制。
“COD去除剂”再被通报
除了上述“换瓶”操作以外,使用COD去除剂干扰水质检测也是较为典型的案例之一。
在此次8月公布的案例中,天津市腾达基业地毯有限公司就存在这一问题。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发现,2023年3月份以来,该公司废水总排口化学需氧量(COD)的自动监控数据一直在10mg/L左右浮动,不符合印染行业的废水排放特征,存在造假嫌疑。现场检查发现,该单位总排口COD自动监控数据上升至100mg/L左右,与平时的数据反差极大。经过进一步调查,该单位操作人员最终承认,平时为防止COD自动监控数据超标,在总排口处添加了COD去除剂,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未敢添加,导致自动监控数据反弹至真实水平。该COD去除剂为浓度超过99%的氯酸钠,添加后COD自动监控数值由101mg/L降为9.3mg/L。随后,生态环境部门将此案件信息通报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即对“COD去除剂”销售链上下游开展追查,已锁定上游卖家2家。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并刑事拘留3人。
实验证明,COD并没有污水处理的实际效果,只是干扰和影响了在线监测过程,因此较为隐蔽,在生态环境执法中也很难发现。不过,生态环境部门也曾多次公布“COD去除剂”案件。2020年5月,生态环境部会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现场检查,采取随机检查、暗查暗访方式,发现神木污水处理厂累计投加了131余吨“COD去除剂”处理污水和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此外,深圳、重庆、嘉兴、湖州等地也报告了类似的案例。
在2021年4月举行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在回应有关使用COD去除剂干扰自动监测的提问时表示,对于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加强调查研究,通过现场勘查、水质监测、物料衡算、资金往来、运营记录等查找发现蛛丝马迹,切实提升执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对于类似数据造假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公开通报,发挥警示作用,形成有力震慑。
三部门持续严打环境犯罪
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是生态环境部始终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2023年2月,生态环境部也曾公布6个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加上此次的案例,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经分两批公布了12家企业在自动监控领域的违法行为。
在这12个案例中也可以看到,作假的方式确实五花八门。除了放置水瓶、添加COD去除剂外,山西临汾市某建材厂还篡改了工控机上的二氧化硫函数公式,导致二氧化硫测量值比上传至生态环境部门的数值小55mg/m3;宁波某家纺有限公司在废水站终沉池安装的异常管道连接至厂区边的河道,抽取河道水排入终沉池,稀释排向水质自动采样器的废水等等。
中央生态环境强化督察与应急处置专家彭应登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根据国家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或企业都要求安装在线实时监控的设施。从全球范围看,中国针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设备是最齐全的,排放标准限值也是最严的,超过了很多欧美发达国家。但是目前企业环境意识仍然不高,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值往往是在贴着限值走,稍微一波动就容易超标,于是就有了弄虚作假的动机。另外,由于我国实行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企业都还有侥幸心理,认为监管部门不会那么严格去追查。“尽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成为一个长效机制,但我们在环保督察中发现,企业还是常常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达标的心理准备,在线监测设备和政府主管部门一联网就受不了了。”他说。
从2020年开始,最高检联合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连续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2021年将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纳入打击范围,2022年又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纳入专项行动。截至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在专项行动中共对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批准逮捕5300余件9600余人,提起公诉7600余件18000余人。
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总体来看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可靠可信的,但个别地方依然存在人为干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因此监测数据质量监管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努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包括持续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制定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重点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国控站点监测运维质量、基础保障和人为干扰等方面,及时发现并整改突出问题,查处通报典型案例;对人为干扰监测站点、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恶劣行为,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查到底,绝不手软。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